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声中得句已忘言,断酒持斋却自然。
大有西来真的意,饥时著饭饱时悬。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叔父惠钵三首(其三)》。诗中,诗人通过描述在吟咏声中灵感涌现,忘记言语表达的瞬间,展现了创作时的专注与忘我。他提到戒酒持斋的生活方式,使他的心境更加纯净自然。诗人进一步表达了对叔父赠送的钵子(可能象征着佛法或禅意)的深深感激,认为它传达了来自西方(佛教发源地)的真实教诲。无论饥饿还是饱食,这个钵子都如同禅的指引,时刻悬于心头,提醒诗人生活的顿悟和内心的满足。整体上,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领悟和个人修行的体验。
不详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蒲团未有祖师意,洗钵何曾识赵州。
万里空归君解否,老胡端为我能留。
当家父子亲分付,不比黄梅万里来。
不解当年明上座,岭头言下却空回。
江公孤愤不宜秋,吟作秋虫到白头。
过我可为千日醉,从公难作百钱游。
疏花得雨数枝黄,白发缘愁百尺长。
要与老生同一醉,故留秋意作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