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会之题绝尘亭

脱迹尘嚣外,悠然寄此亭。

池平一鉴净,山远数螺青。

身世惊残梦,行藏忌独醒。

惟闲即近道,不必玩丹经。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超脱世俗之外,悠然自得地寄居在这座亭子里。
池塘水平如镜,清澈见底,远处的山峦像螺纹一样青翠。
现实生活让我感到惊醒,意识到自身的处境和命运如同残破的梦境。
只有在闲暇时才能接近生活的真谛,不必执着于钻研丹道之类的玄学秘籍。

注释

脱迹:超脱世俗。
尘嚣:喧嚣的尘世。
悠然:悠闲自在。
寄此亭:居住在这个亭子里。
鉴:镜子,这里形容水面平静如镜。
螺青:像螺纹一样的绿色,形容山色。
身世:个人的经历和命运。
残梦:破碎的梦境,比喻不完整的现实。
行藏:行为和隐藏,这里指生活状态。
独醒:独自清醒,引申为过于清醒或与众不同。
近道:接近生活的本质。
丹经:修炼丹药的秘籍,泛指玄学、道教的典籍。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寂寞幽居的生活状态。"脱迹尘嚣外,悠然寄此亭"表明诗人已经远离了世俗的喧哗,心境达到了一个宁静安逸的层次。在这个环境中,"池平一鉴净"和"山远数螺青"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周遭自然景色之美,使人感到清新脱俗。

而诗人的内心世界则是"身世惊残梦,行藏忌独醒",表达了对现实世界的不满和超脱,以及对于个人的觉悟与孤独。诗人似乎在说,只有保持清醒,才能看破红尘,找到真正的自我。

最后两句"惟闲即近道,不必玩丹经"则是诗人对于修身养性的态度,认为不需要复杂的修炼,只需享受简静的生活,即可接近大道。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之美的描绘和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展现了诗人追求精神自由与宁静的心境。

收录诗词(137)

李若水(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途中

马足疲长路,林端霁色开。

客程经十驿,村酒只三杯。

病叶迎秋落,疏云送雨回。

何当旋故里,趁日坐墙隈。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偶成

自怜畴昔抱痴顽,不惯黄埃日跨鞍。

荒径露沾旗尾润,幽窗尘锁笔头乾。

半林残照人烟晚,一笛秋风雁影寒。

还有田园得归去,谁能俯首缚微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寄宋周臣

盍簪当日话殷勤,便著金兰较此心。

相去不堪千里远,别来何况一年深。

江山有路通幽梦,鱼雁无情断好音。

管鲍贫交君记否,少陵曾为发悲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寄题艾惠夫容膝轩诗

乡人极口誇吾友,誇道新来葺妙居。

东晋风流千载后,南窗潇洒数椽馀。

无肠可著犹贪酒,有眼能看肯废书。

记取鲁人学柳下,不须辞米赋归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