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南秋夜过胡夔文明日简赠

再来京国未成诗,握手看君气自奇。

灌树拂车回曲巷,疏窗传烛校残碑。

千秋挂壁支持计,一雨归驮跅弛时。

坐令不眠过夜分,宣南秋思只如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还未在京都完成诗篇,与你相见,你的气质就让我感到惊奇。
在灌木丛中漫步,车轮擦过弯曲小巷,微弱的烛光穿过稀疏的窗户,照亮古老的石碑。
即使在漫长的岁月里,墙壁上的诗作支撑着我们的精神,偶尔一场雨后,也会带来放松和自由。
你让我彻夜难眠,思绪万千,宣南的秋天情感就如此深沉。

注释

京国:京都,古代中国的首都。
气自奇:独特的气质,令人惊奇。
灌树:树木丛生的小路。
疏窗:稀疏的窗户。
千秋挂壁:长久以来挂在墙壁上的诗篇。
跅弛:放纵,松弛。
宣南:古代北京的一个地区。

鉴赏

这首诗是黄节在清末近现代初期所作,题名为《宣南秋夜过胡夔文明日简赠》。黄节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对传统文化的精湛理解,在诗中展现了他独到的艺术风格。

“再来京国未成诗,握手看君气自奇。”

这里,黄节通过“再来”表达了一种重返或者再次体验的情感,“京国未成诗”可能指的是某种文学创作的意愿或计划尚未完成,而“握手看君气自奇”则是对朋友胡夔文明日简赠的赞赏,认为他的才华与众不同。

“灌树拂车回曲巷,疏窗传烛校残碑。”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学者治学的情景。“灌树”可能是指夜深人静时对知识的浸润,“拂车”则是一种文房中的细节,形容书卷或纸张被轻轻吹动;“回曲巷”和“疏窗”都是描绘一个古典学者隐居的环境,而“传烛校残碑”则是指在昏黄的灯光下研读和整理残缺不全的古籍。

“千秋挂壁支持计,一雨归驳跅弛时。”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记忆的深刻感悟。“千秋挂壁”可能指的是某种历史事件或文化遗产被记录并保存,“支持计”则是一种对过去的缅怀与尊重;“一雨归驳跅弛时”则是用来形容时间流逝和变迁,仿佛一场秋雨过后,一切都变得轻松自由。

“坐令不眠过夜分,宣南秋思只如斯。”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深夜难以入睡的情怀,“坐令不眠”指的是被某种思想或情感所困扰而无法安寝;“过夜分”则是时间的流逝到了夜半时分,而“宣南秋思只如斯”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宣南一地秋天景色和心境的独特体验。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黄节对友情、学问以及历史文化的深刻感悟,同时也展示了他精湛的文学造诣和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542)

黄节(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净业湖普济寺,同瘿公、敷庵,明日二子以诗索和,作答(其一)

十年重语凄迷事,半日相寻寂寞游。

剩遣菰芦江上客,来看风叶蓟门秋。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尤]韵

机简堂余里人也在方外三十年未识其面乾道己丑余帅豫章乃自圆通来谒与之款语连日忘疲不谓末法中有此龙象且喜余里之有人因其归作诗以送之

我家石井旁,山水非不奇。

所恨过从少,无与同襟期。

独幸里巷间,高僧有二机。

大机传祖印,海内声名驰。

晚归结草庵,杜门人莫窥。

嗟哉已物化,不见三十期。

我为铭其塔,世犹仰清规。

小机真龙象,方为人天师。

宴坐一禅榻,天花零乱飞。

闻名亦二纪,颇愧会面稀。

忽自庐阜来,访我江之湄。

共说无生话,不觉日晷移。

顾我麋鹿姿,久欲脱絷羁。

来日宁有几,扰扰将何为。

一点退闲心,不谓师已知。

祇俟及新岁,上章力丐归。

师傥还故里,愿言款柴扉。

我虽无长物,亦有筇一枝。

正欲穿林壑,相与穷幽微。

庶几进此道,尽洗平生非。

形式: 古风

权郡许丈饯别于蛾眉亭怅然有作

此邦是处见蛾眉,独有斯亭见处奇。

对此已添离别恨,可堪更值夕阳时。

形式: 七言绝句 押[支]韵

次韵沈漕使寄和碧云亭之作

衰年厌尘劳,久念作净观。

奉祠还故山,阅岁更过半。

草草结茅庐,虽无轮与奂。

水作绿罗衣,山为青玉案。

自足了馀生,岂谓浮名绊。

牵从江上来,去国同王粲。

既与猿鹤疏,还惊鸥鹭散。

公馀坐危亭,四顾云影乱。

新诗忽鼎来,累日饱吟玩。

洗我胸中尘,宛如睹清盼。

信知隐侯家,句法有成算。

方今苦乏材,当馈屡兴叹。

如公人物英,宁久从远宦。

会见御追风,起自长淮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