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其三)

未领春闱望早清,况联戎阃控强兵。

风威遍布江山静,教化高同日月明。

九郡竟歌兼煮海,四方皆得共和羹。

东南自此全无事,只为期年政已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还未在科举中崭露头角就渴望早日澄清时局,更何况现在身兼军职掌控着强大的军队。
威风所及,江山一片宁静,教化的高度如同日月般明亮。
九州之地相继颂扬他的功绩,仿佛连海域都受到感召,四面八方共享和平的成果。
从此以后,东南地区完全安宁无事,仅仅一年时间,他的政绩就已经显著。

注释

春闱:指春季举行的科举考试。
望早清:希望时局早日澄清。
戎阃:军事重地或军职。
强兵:强大的军队。
风威:威风、声威。
遍布:到处都是。
江山静:国家安定。
教化:教育感化民众的措施或风气。
九郡:泛指广阔的疆域。
竟歌:到处都在歌颂。
煮海:比喻广泛传播的功绩或影响深远。
共和羹:比喻共享和平与繁荣。
东南:地理区域,这里特指中国的东南部。
期年:一周年。
政已成:政绩已经显著或政治目标已经实现。

鉴赏

诗人以春日清新之景,启衅望早,表达对国政安稳的期盼。"未领春闱望早清"中,“春闱”指春天的宫门,象征朝廷;“望早清”,则是希望早日清明无为。接下来的"况联戎阃控强兵","戎阃"指军事之门,"控强兵"则展示了国家对于军力的控制与强化。这两句交织出诗人对内政外战双重平衡的美好愿景。

"风威遍布江山静"一句中,“风威”象征着法制或德治之风,"江山静"则表达了国家安宁、民生乐业的状态。这两者相结合,是对上述愿景实现后的社会效果描写。紧接着是“教化高同日月明”,其中,“教化”指文化教育和道德引导,而“高同日月明”则形象地表达了这种教化如同日月,光明且普照无私。

"九郡竟歌兼煮海"一句中,“九郡”可能是对广大地域的泛指,"竟歌"即到处歌颂,而“兼煮海”则比喻国家的恩泽如同能煮沸大海,强调其深远无边。下句"四方皆得共和羹"更进一步描绘了这种恩泽遍及四面,无人不获其利,彰显了一种天下太平、人民和谐的景象。

最后两句“东南自此全无事,只为期年政已成”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长治久安的美好愿望。"东南"或许特指淮南一带,"全无事"意味着这地区由此之后将不再有战乱之事;而“只为期年政已成”,则是说仅在短暂的一年内,就能完成治国安邦的大业。这两句总结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环境的向往和期待。

收录诗词(155)

许棠(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代诗人。咸通十二年,进士及第,曾为江宁丞。后辞官,潦倒以终,为“咸通十哲”之一

  • 字:文化

相关古诗词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其四)

帝念淮堧疫疹频,牢笼山海委名臣。

古来比德由无侣,当代同途岂有人。

夜宴独吟梁苑月,朝游重见广陵春。

多年疲瘵全苏息,须到讴谣日满秦。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其五)

三纪吟诗望一名,丹霄待得白头成。

已期到老还沾禄,无复偷闲却养生。

当宴每垂听乐泪,望云长起忆山情。

朱门旧是登龙客,初脱鱼鳞胆尚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其六)

东来淮海拜旌旟,不把公卿一字书。

曾侍晚斋吟对雪,又容华馆食兼鱼。

孤微自省恩非次,际会谁知分有馀。

唯耻旧桥题处在,荣归无计似相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讲德陈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其七)

平生南北逐蓬飘,待得名成鬓已彫。

寒浦一从抛钓艇,旧林无处认风飙。

程途虽喜关河尽,时节犹惊骨肉遥。

愁策羸蹄更归去,乱山流水满翻潮。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