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

浮云吹尽,卷长空、千顷都凝寒碧。

兔杵无声风露冷,天也应怜人寂。

故遣姮娥,驾蟾飞上,玉宇元同色。

天津何事,此时偏界南北。

不但对影三人,我歌君和,我舞君须拍。

涤洗胸中愁万斛,莫问今宵何夕。

老矣休论,著鞭安用,一笑真狂客。

夜深归去,烂然溪上阡陌。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翻译

浮云被风吹散,天空广阔,千顷之地都被凝结成寒冷的碧色。
月光下捣药的玉兔悄然无声,寒风冷露更显寂静,连天公似乎也在怜悯人间的孤寂。
所以让嫦娥乘坐月兔飞上天空,月亮与天地间原本就同色。
为何天津星此刻偏偏划出南北界限?
不只是我们三人相对影子,我唱歌你应和,我跳舞你需伴奏。
我要洗涤心中的万千忧虑,别问这是什么夜晚。
年纪大了就别再谈论这些,挥鞭又有何用,一笑置之,我真是个狂放之人。
深夜归来,月光照亮溪边的小路。

注释

浮云: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
千顷:形容面积广大。
姮娥:嫦娥,月宫仙女。
天津:古代星宿名,此处指银河。
对影:指只有自己和影子相伴。
万斛:极言愁绪之多。
著鞭:挥鞭驱马,比喻有所作为。
烂然:明亮的样子。

鉴赏

这首宋词《念奴娇》由陈三聘所作,描绘了一幅秋夜清寒的画面。开篇“浮云吹尽,卷长空、千顷都凝寒碧”写出了天空如洗,万里皆是寒冷的碧色,透出一种寂静而深沉的氛围。接着,“兔杵无声风露冷,天也应怜人寂”借月宫神话,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仿佛连天公也为之动容。

“故遣姮娥,驾蟾飞上,玉宇元同色”进一步深化了月夜的主题,嫦娥乘月而来,天地间一片清冷,与诗人的心境相契合。接下来,“天津何事,此时偏界南北”表达了对时空分隔的无奈,天津桥上为何此刻成了南北的界限,暗含着对相聚的渴望。

词中“不但对影三人,我歌君和,我舞君须拍”展现了诗人与月共舞的豪放之情,即使只有自己与影子为伴,也要自我陶醉,排解愁绪。随后,“涤洗胸中愁万斛”直抒胸臆,表达愁苦之深,但诗人选择以笑面对,展现出豁达不羁的性格。

结尾“老矣休论,著鞭安用,一笑真狂客”流露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感慨,但仍不愿放弃生活的热情,以狂放的笑声收束,体现出一种洒脱的人生态度。最后,“夜深归去,烂然溪上阡陌”则以月夜归途的景象结束,给人留下余韵,让人想象诗人独自走在明亮的月光下的溪边小径。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意境优美,通过月夜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豁达,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收录诗词(70)

陈三聘(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念奴娇(其五)和徐尉游石湖

扁舟此计,问当年、谁与寻盟鸥鸟。

许国勋名彝鼎在,风月不妨吟笑。

碧草台边,红云溪上,寿杖扶诗老。

水浮天处,未应俗驾曾到。

盛事埒美知章,鉴湖君赐,宸翰今题号。

指点飞烟轻霭外,有路直通仙岛。

蓑笠渔船,琴书客坐,清夜尊罍倒。

未须归去,片蟾初上林表。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四)

馀霞飞绮,望长天、顷刻云容凝碧。

今夕江皋风力软,明日波心头白。

客舸东流,语离深夜,遣我新愁积。

春融花丽,定知天相行色。

别后一纸乡书,故人相问,好趁秋鸿翼。

空有佳人千点泪,锦字机中曾织。

利锁名缰,古今同是,谁失知谁得。

来朝愁望,旧楼何处西北。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念奴娇(其三)

水空高下,望沈沈一色,浑然苍碧。

天籁不鸣凉有露,金气横秋寂寂。

玉宇琼楼,望中何处,月到天中极。

御风归去,不愁衣袂无力。

此夜飘泊孤篷,短歌谁和,自笑狂踪迹。

咫尺蓝桥仙路远,窅窅云英消息。

疏影婆娑,恍然身世,我是尊前客。

一声凄怨,倚楼谁弄长笛。

形式: 词牌: 念奴娇

临江仙(其二)

白首故人重会面,论交尔汝忘形。

从今心迹喜双清。飞鸿追往事,为蝶笑馀生。

琥珀杯浓春正好,此怀端为君倾。

旧时猿鹤敢寒盟。鸠居从拙计,鹏翼任高程。

形式: 词牌: 临江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