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九江行台壁

九华真实是奇观,更是庐山亦耐看。

幽胜未穷三日兴,风尘已觉再来难。

眼馀五老晴光碧,衣染天池积翠寒。

却怪寺僧能好事,直来城市索诗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鉴赏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王守仁所作,名为《书九江行台壁》。诗中描绘了九江九华山与庐山的壮丽景色,以及诗人对这些美景的深深感慨。

首句“九华真实是奇观”,直接点明九华山的壮观景象,引人入胜。接着,“更是庐山亦耐看”则将庐山的景色与九华山相提并论,强调两者皆为难得一见的自然奇观。

“幽胜未穷三日兴,风尘已觉再来难”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对游览时间有限的遗憾。他感叹在这片幽静胜地,三天的时光尚不足以完全领略其美,而离开时又觉得难以再寻觅到如此景致。

“眼馀五老晴光碧,衣染天池积翠寒”描绘了诗人眼中所见的五老峰在晴空下的碧绿之色,以及天池四周积聚的翠绿色泽给衣物带来的凉意。这两句通过视觉和触觉的双重感受,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最后,“却怪寺僧能好事,直来城市索诗刊”表达了诗人对寺僧邀请他写下诗歌的惊讶与赞赏。他认为寺僧不仅懂得欣赏自然之美,还懂得将这份美好传递给更多人,通过诗文的形式,让城市的喧嚣中也能感受到山林的静谧与美丽。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诗人的情感体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收录诗词(564)

王守仁(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幼名云,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字:伯安
  • 号:阳明
  • 生卒年: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

相关古诗词

又次李佥事素韵

省灾行近郊,探幽指层麓。

回飙振玄冈,颓阳薄西陆。

茎田收积雨,禾稼泛平菉。

取径历村墟,停车问耕牧。

清溪厉月行,暝洞披云宿。

淅米石涧溜,斧薪涧底木。

田翁来聚观,中宵尚驰逐。

将迎愧深情,疮痍惭抚掬。

幽枕静无寐,风泉朗鸣玉。

虽缪真诀传,颇苦尘缘熟。

终当遁名山,练药洗凡骨。

缄辞谢亲交,流光易超忽。

形式: 古风

繁昌道中阻风二首(其一)

阻风夜泊柳边亭,懒梦还乡午未醒。

卧稳从教波浪恶,地深长是水云冥。

入林沽酒村童引,隔水放歌渔父听。

颇觉看山缘独在,蓬窗刚对一峰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繁昌道中阻风二首(其二)

东风漠漠水沄沄,花柳沿村春事殷。

泊久渔樵来作市,心閒麋鹿渐同群。

自怜失脚趋尘土,长恐归期负海云。

正忆山中诗酒伴,石门延望几斜曛。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江边阻风散步至灵山寺

归船不遇打头风,行脚何缘到此中?

幽谷馀寒春雪在,虚帘斜日暮江空。

林间古塔无僧住,花外仙源有路通。

随处看山随处乐,莫将踪迹叹萍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