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亭

团扇频挥到此亭,他乡愁坐思冥冥。

空羞避俗无高节,转觉逢人恶独醒。

岁月淹留随日老,乾坤狼狈几时宁?

欲知事事今何似,万里波涛一点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翻译

团扇常常在手,我来到这个亭子,身处异乡,沉思不已。
我羞于避世无高尚节操,反而觉得与人群相处时,清醒得令人厌恶。
时光荏苒,随着日复一日的过去,我日渐衰老,天地间混乱何时能止?
想要知道如今世间如何,就像大海中的一点浮萍,漂泊不定。

注释

团扇:古代的一种圆形扇子,常用于夏日纳凉或女子装饰。
他乡:指诗人所处的异地。
冥冥:深沉、专注的样子,形容思绪深邃。
狼狈:形容困苦、不得志的状态。
波涛:比喻世事的动荡变化。
萍:浮萍,象征漂泊不定的生活。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的《西亭》,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在异乡亭中持扇独坐的情景,表达了深深的思乡之情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首句“团扇频挥到此亭”形象地写出诗人手执扇子,不断挥动以驱散炎热和烦忧,暗示了内心的孤寂。接着,“他乡愁坐思冥冥”直接点明了诗人的异地漂泊和愁绪。

诗人自嘲“空羞避俗无高节”,感叹自己虽然试图远离尘世纷扰,却未能达到超然物外的高尚情操,反而在人群中显得格格不入。这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无奈和自我审视。“转觉逢人恶独醒”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于清醒认识到现实的痛苦,周围的人似乎并未察觉他的孤独与清醒。

“岁月淹留随日老”感慨时光流逝,诗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感到岁月无情,同时对社会动荡不安的局势发出疑问:“乾坤狼狈几时宁?”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期盼。最后,诗人以“欲知事事今何似,万里波涛一点萍”作结,比喻自己如同大海中的一片浮萍,渺小而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寓言了人生的无常和漂泊不定。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质朴,通过个人的境遇抒发了对人生、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曾巩诗歌的沉郁风格。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西湖二首(其二)

湖面平随苇岸长,碧天垂影入清光。

一川风露荷花晓,六月蓬瀛燕坐凉。

沧海桴浮成旷荡,明河槎上更微茫。

何须辛苦求天外,自有仙乡在水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西湖二首(其一)

左符千里走东方,喜有西湖六月凉。

塞上马归终反覆,泰山鸱饱正飞扬。

懒宜鱼鸟心常静,老觉诗书味更长。

行到平桥初见日,满川风露紫荷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西湖纳凉

问吾何处避炎蒸,十顷西湖照眼明。

鱼戏一篙新浪满,鸟啼千步绿阴成。

虹腰隐隐松桥出,鹢首峨峨画舫行。

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过高士坊

一亩萧然绝世喧,抗怀那肯就笼樊。

功名晚更为馀事,灾异初尝出至言。

郡阁已空徐孺榻,里人犹识郑公门。

斯文未丧如繇我,后代当知李仲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