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高士坊

一亩萧然绝世喧,抗怀那肯就笼樊。

功名晚更为馀事,灾异初尝出至言。

郡阁已空徐孺榻,里人犹识郑公门。

斯文未丧如繇我,后代当知李仲元。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一片寂静的田园远离尘世喧嚣,坚守志向不愿被世俗束缚。
晚年才把功名看作余生琐事,初次经历灾异让我直言不讳。
郡守官署空余徐孺子的榻位,乡亲们还记得郑公的家门。
文脉未断如果靠我来维系,后世应当知晓我的名字李仲元。

注释

萧然:寂静、清冷。
绝世喧:远离尘世的喧嚣。
抗怀:坚守志向。
笼樊:束缚、牢笼。
功名:名声和地位。
馀事:琐碎的事情。
灾异:异常的自然现象,古人认为是天象示警。
至言:直言、真言。
郡阁:郡守官署。
徐孺榻:徐孺子的榻位,表示清高之人的住所。
郑公门:郑公的家门,代指贤者之家。
斯文:文雅风气、文化传统。
如繇我:如果由我来维持。
李仲元:诗人自指。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曾巩所作的《过高士坊》。诗人以高士坊为背景,表达了对高尚品格和独立精神的赞美。首句“一亩萧然绝世喧”描绘了一幅清静脱俗的画面,一亩之地虽然简朴,但远离尘世的喧嚣,显示出主人公的超凡脱俗。第二句“抗怀那肯就笼樊”进一步强调了高士不随流俗,坚守自我,不愿被世俗的束缚。

第三句“功名晚更为馀事”,表明这位高士看淡功名,视之为晚年之余事,更注重内心的修养和道德的追求。第四句“灾异初尝出至言”暗示了高士在面对社会动荡时,敢于直言不讳,体现了他的社会责任感和洞察力。

第五、六句通过“郡阁已空徐孺榻,里人犹识郑公门”回忆历史上的贤人,表达对前人的敬仰,同时也暗示高士坊的主人也有着相似的德行和声望。最后一句“斯文未丧如繇我,后代当知李仲元”表达了诗人对后世的期许,希望高士的精神能够传承下去,让后人铭记这位名叫李仲元的高士。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高士坊的描绘,赞扬了高洁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同时也寄托了对传统美德延续的期望。

收录诗词(457)

曾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北宋政治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 字:子固
  • 籍贯:建昌南丰(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57

相关古诗词

伯常少留别业寄诗索酒因以奉报

未拥双驺谒汉庭,暂留车马憩林坰。

多情置驿邀佳客,好事磨铅勘旧经。

芳草连门三径远,朝云临幌数峰青。

春醪有禁无繇寄,谁为江潭访独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初冬道中

潦退蛟螭不可逃,溪潭清澈见秋毫。

欲霜日射西山赤,渐冷天腾北极高。

秀色更浓唯竹柏,孤根先动是蓬蒿。

感时一抚青萍叹,马踏西风气自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

寿圣院昌山主静轩

一峰潇洒背成阴,碧瓦新堂地布金。

花落禅衣松砌冷,日临经帙纸窗深。

幽栖鸟得林中乐,燕坐人存世外心。

应似白莲香火社,不妨篮舆客追寻。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岘山亭置酒

石磴萦回入杳冥,筠松高下簇虚亭。

春归野路梅争白,雪尽沙田麦正青。

马窟飞云临画栋,凤林斜日照疏棂。

长年酒量殊山简,却上篮舆恨独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