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精舍寺

胜景不易遇,入门神顿清。

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

诗思竹间得,道心松下生。

何时来此地,摆落世间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美景难逢,一进门心灵就变得清澈。
每一间房屋都映着山色,每个角落都能听到泉水声。
在竹林中激发了诗的灵感,于松树下沉浸于道的心境。
何时能再到此地,抛开尘世的纷扰。

注释

胜景:美丽的景色。
易遇:容易遇到。
顿清:立刻变得清新。
房房:每一间房间。
占:映照。
山色:山的景色。
处处:每个地方。
分:分隔,此处指听到。
泉声:泉水的声音。
诗思:诗的灵感。
竹间:竹林中。
道心:道的心境。
何时:什么时候。
摆落:抛开。
世间情:尘世的情感。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处清幽的佛寺景象,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心灵净化和超然物外的向往。

“胜景不易遇”一句直接点出了全诗的主题,即难得的美好风光。紧接着,“入门神顿清”则让读者感受到一旦踏入此地,便有一种精神上的澄明和净化。

接下来的两句“房房占山色,处处分泉声”,通过对寺庙建筑与自然景观浑然一体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造和谐共生的赞美。这里,“房房占山色”不仅是视觉上的享受,更隐含了一种对物质生活的超脱;“处处分泉声”则通过听觉上的体验,传达了一种生命之水流动的声音。

“诗思竹间得”表明诗人在这静谧环境中获得了灵感和创作的源泉。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象征着清高脱俗,这里自然而然地与诗思相联系,增添了一层深意。而“道心松下生”则更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对于禅悟和精神追求的向往。在古典文学中,松树常被赋予坚韧不拔、长寿等美德,这里与“道心”相结合,意味着在自然的滋润下,内心的觉醒和修养得以生根发芽。

最后两句“何时来此地,摆落世间情”,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片净土的向往,以及对尘世纷扰的情感放下。这里,“何时”表现了一种渴望和期待,而“摆落世间情”则是诗人希望在这个地方找到心灵的安顿,抛弃世俗的羁绊。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写,以及个人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净化的主题。

收录诗词(435)

钱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 字:仲文
  • 籍贯:吴兴(今浙江湖州市)
  • 生卒年:722?—780年

相关古诗词

题樊川杜相公别业

数亩园林好,人知贤相家。

结茅书阁俭,带水槿篱斜。

古树生春藓,新荷卷落花。

圣恩加玉铉,安得卧青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麻]韵

衡门春夜

不厌晴林下,微风度葛巾。

宁唯北窗月,自谓上皇人。

丛筱轻新暑,孤花占晚春。

寄言庄叟蝶,与尔得天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赠张南史

紫泥何日到沧州,笑向东阳沈隐侯。

黛色晴峰云外出,縠文江水县前流。

使臣自欲论公道,才子非关厌薄游。

溪畔秋兰虽可佩,知君不得少停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赠邻居齐六司仓

沈冥众所遗,咫尺绝佳期。

始觉衡门下,翛然太古时。

鸡声共邻巷,烛影隔茅茨。

坐惜牛羊径,芳荪白露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