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内埠渡伊水至辛店三十里,其閒崖壑甚佳

地僻春能透,落花香满衣。

渡桥因涧石,开店倚山厓。

下走宽驴力,谋沽散客怀。

鸣禽如报我,此地可茅斋。

形式: 五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行走在偏远之地,沿途所见的自然美景。首句“地僻春能透”,点明了地点的偏僻与春天的气息,暗示着虽处偏远,但生机盎然。接着“落花香满衣”一句,通过视觉和嗅觉的双重描写,展现了春日落花飘零的景象,以及花香弥漫的氛围,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

“渡桥因涧石,开店倚山厓”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旅途中的景致。渡桥时借助于溪流边的石头,开店则依傍在山崖之下,这样的场景既展现了自然环境的险峻,也体现了旅人的智慧与适应能力。同时,这两句也暗示了旅途的艰辛与探索的乐趣。

“下走宽驴力,谋沽散客怀”则从另一个角度描绘了旅途中的生活场景。骑驴下坡,驴力宽裕,显示出旅途的轻松与自在;“谋沽散客怀”则表达了旅人寻求酒肆小憩,放松心情的愿望,体现了人在旅途中的生活情趣。

最后,“鸣禽如报我,此地可茅斋”两句,以鸟鸣声作为自然界的回应,仿佛在告诉诗人这里是一个可以建造茅屋、安享宁静的好地方。这不仅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土地的喜爱,也寄托了他渴望在此隐居的心愿。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生活真谛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32)

李寄(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行次白杨镇登观音阁

征鞍才解便登台,旬日尘襟此顿开。

细麦层层青作浪,浮云滚滚白成堆。

山晴树色如相见,风逆花香不肯来。

多谢黄鹂能鼓吹,诗肠瘦尽句还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山行望孔城村

山村景佳绝,揽辔为迟迟。

矮矮隐茅屋,高高出酒旗。

枝风非杨柳,树雪是棠梨。

驴背人遥羡,村中自不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经熊耳山

熊耳峰何壮,诸山拥一尊。

高将中岳并,远见三秦门。

驴背风多大,衣前云可扪。

纷纷罗列者,看去是儿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早发

行客啸俦侣,征衣颠倒从。

跑分官道月,同听远鸡风。

领路骡鸣铎,护行人插弓。

昨传谁早发,肉已饱毛虫。

形式: 五言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