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其一)

落蕊残阳红片片。懊恨比邻,尽日流莺转。

似雪杨花吹又散,东风无力将春限。

慵把香罗裁便面。换到轻衫,欢意垂垂浅。

襟上泪痕犹隐见,笛声催按梁州遍。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鉴赏

这首《鹊踏枝》描绘了一幅夕阳西下、落蕊飘零的画面,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细腻的情感。词人以“落蕊残阳红片片”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黄昏时分的静谧场景,红艳的落蕊在余晖中飘散,营造出一种凄美而伤感的氛围。

接着,“懊恨比邻,尽日流莺转”,表达了词人对邻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流莺的鸣叫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无情,增加了词作的哀怨色彩。

“似雪杨花吹又散,东风无力将春限”,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杨花比作雪花,形象地描绘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景象,东风无力,仿佛在挽留春天,却无能为力,暗示了词人内心的不舍与感伤。

“慵把香罗裁便面。换到轻衫,欢意垂垂浅”,词人通过自己的行为动作,展现了内心的慵懒和情感的淡薄。原本想要裁剪香罗制作便面,却最终换上了轻衫,欢愉之意也渐渐减退,透露出一种难以言说的失落与疲惫。

最后,“襟上泪痕犹隐见,笛声催按梁州遍”,点明了词人内心深处的忧伤。泪痕虽隐,但依然可见,笛声响起,却是在催促着梁州遍地的离别与哀愁。这一句不仅深化了主题,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人感受到词人情感的复杂与深沉。

整体而言,《鹊踏枝》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词人对时光流逝、季节更替以及个人情感变化的感慨,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抒情之作。

收录诗词(143)

王鹏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字:佑遐
  • 籍贯:中年自号半塘老
  • 生卒年:1849—1904

相关古诗词

鹊踏枝(其二)

斜日危阑凝伫久。问讯花枝,可是年时旧。

浓睡朝朝如中酒,谁怜梦里人消瘦。

香阁帘栊烟阁柳。片霎氤氲,不信寻常有。

休遣歌筵回舞袖,好怀珍重春三后。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鹊踏枝(其三)

风荡春云罗样薄。难得轻阴,芳事休閒却。

几日啼鹃花又落,绿笺莫忘深深约。

老去吟情浑寂寞。细雨檐花,空忆镫前酌。

隔院玉箫声乍作,眼前何物供哀乐。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鹊踏枝(其四)

漫说目成心便许。无据杨花,风里频来去。

怅望朱楼难寄语,伤春谁念司勋误。

枉把游丝牵弱缕。几片閒云,迷却相思路。

锦帐珠帘歌舞处,旧欢新恨思量否。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鹊踏枝(其五)

谁遣春韶随水去。醉倒芳尊,忘却朝和暮。

换尽大堤芳草路,倡条都是相思树。

蜡烛有心镫解语。泪尽唇焦,此恨消沈否。

坐对东风怜弱絮,萍飘后日知何处。

形式: 词牌: 蝶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