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其四)

漫说目成心便许。无据杨花,风里频来去。

怅望朱楼难寄语,伤春谁念司勋误。

枉把游丝牵弱缕。几片閒云,迷却相思路。

锦帐珠帘歌舞处,旧欢新恨思量否。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鉴赏

这首《鹊踏枝(其四)》由清代词人王鹏运所作,情感细腻,描绘了一段情缘的曲折与无奈。

开篇“漫说目成心便许”,以一种轻描淡写的口吻,道出了爱情中最初的微妙情感,仿佛只是眼神交流,心中便已生出情愫。然而,“无据杨花,风里频来去”,比喻爱情如同随风飘散的杨花,难以捉摸,时有时无,充满了不确定性。

接着,“怅望朱楼难寄语,伤春谁念司勋误”两句,表达了主人公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无法传达的痛苦。在朱红色的高楼前,他只能默默凝望,却无法开口诉说心中的情感,这种无奈和孤独感让人动容。同时,也暗示了对方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而未能理解或回应这份情感,引出了一种被误解的悲哀。

“枉把游丝牵弱缕”,进一步描绘了主人公试图通过细微的动作表达心意的努力,但最终却徒劳无功,如同游丝般脆弱无力。这不仅指爱情中的努力与失败,也暗含了对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几片闲云,迷却相思路”形象地表达了两人之间的距离感和沟通的困难,就像云雾缭绕,遮挡了视线,使得彼此间的感情之路变得模糊不清。而“锦帐珠帘歌舞处,旧欢新恨思量否”则将思绪拉回到往昔的美好时光与当前的矛盾与遗憾之中,引发读者对这段情感复杂性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词通过对爱情中种种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爱情的甜蜜与苦涩,以及在现实面前难以逾越的障碍,具有较强的情感共鸣力。

收录诗词(143)

王鹏运(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词人。一字幼霞,又号鹜翁,晚年号半塘僧鹜。广西临桂(今桂林)人,原籍浙江山阴。同治九年举人,光绪间官至礼科给事中,在谏垣十年,上疏数十,皆关政要。二十八年离京,至扬州主学堂,卒于苏州。工词,与况周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清末四大家”,鹏运居首。著有《味梨词》、《骛翁词》等集,后删定为《半塘定稿》。曾汇刻《花间集》及宋、元诸家词为《四印斋所刻词》

  • 字:佑遐
  • 籍贯:中年自号半塘老
  • 生卒年:1849—1904

相关古诗词

鹊踏枝(其五)

谁遣春韶随水去。醉倒芳尊,忘却朝和暮。

换尽大堤芳草路,倡条都是相思树。

蜡烛有心镫解语。泪尽唇焦,此恨消沈否。

坐对东风怜弱絮,萍飘后日知何处。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鹊踏枝(其六)

几见花飞能上树,难系流光,枉费垂杨缕。

筝雁斜飞排锦柱,只伊不解将春去。

漫许心情黏地絮,容易飘飏,那不惊风雨。

倚遍阑干谁与语,思量有恨无人处。

形式: 词牌: 蝶恋花

卜算子.影照小像,倩颖生作图,先之以词

搆景未须奇,要称萧閒我。

丘壑中閒谢幼舆,此意平生颇。

湍急倩山拦,峰崱将云裹。

云淡山虚水自清,终老斯乡可。

形式: 词牌: 卜算子

阮郎归.拟浣花

雏莺啼去怨春残,馀香襟袖斑。

朱弦辛苦再三弹,心期深诉难。

金鸭冷,黛蛾攒,依依山上山。

将离花好自愁簪,由他红半阑。

形式: 词牌: 阮郎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