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过虎丘与方思道坐白莲池石各赋一首

夜入虎丘山,露坐白莲池。

秋月淡淡开涟漪,秋风袅袅吹葛衣。

月中歌声遏云起,双翮忽欲乘风飞。

憨憨泉,甘如饴,一饮数斗疗我饥。

可中亭上鸣参差,希音嘹亮明者谁。

方思道,郑继之,二人瞰世同一机。

今时莫道无钟期。

吁嗟乎太行之路多崄巇,烟尘障天咫尺迷。

壮志于我夫何为,五斗米,焉足糜。

南山有蕨藜,北山有紫芝。

归乎归剑池,蛟龙久不起。

生公法石至今疑,来日大难知不知。

愿言将子颠冥于武夷。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描绘了诗人夜访虎丘山,露坐白莲池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夜的静谧与清幽。首句“夜入虎丘山”点明地点,随后“露坐白莲池”则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氛围。接着,“秋月淡淡开涟漪,秋风袅袅吹葛衣”两句,运用自然景象的描绘,渲染了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秋夜景色,同时“淡淡”、“袅袅”等词的使用,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富有韵律感。

“月中歌声遏云起,双翮忽欲乘风飞”两句,诗人以歌声和飞翔的想象,进一步丰富了画面的动态感,仿佛在月光下,歌声能触动云层,激发了内心的自由向往。接下来,“憨憨泉,甘如饴,一饮数斗疗我饥”则转而描写泉水的甘甜,不仅解渴,更寓意心灵的滋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可中亭上鸣参差,希音嘹亮明者谁”两句,通过描述亭上音乐的参差不齐,以及声音的明亮,引出了对演奏者的赞叹,同时也暗示了艺术之美能够穿透心灵,带来深刻的共鸣。最后,“方思道,郑继之,二人瞰世同一机”表明了诗人与友人共同面对世界的洞察,体现了深厚的情感交流与思想共鸣。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艺术之美的追求,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充满了深邃的意境和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064)

郑善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榷税浒墅。愤嬖幸用事,弃官归。正德中,起礼部主事,进员外郎。谏南巡,受廷杖,力请归。嘉靖初,以荐起为南京吏部郎中,途中病死。工画善诗。有《少谷集》、《经世要谈》

  • 字:继之
  • 号:少谷
  • 籍贯:福建闽县
  • 生卒年:1485—1523

相关古诗词

遗太白山人方舄歌

道人昔年屠赤虬,虬革中作云锦裘。

授之素女制方舄,精比南海之轻绡。

鹖冠鹤氅言好逑,未有售者微其俦。

余知尤物终非世所畜,化作双凫飞去从王乔。

低五岳,小六州,游汗漫,三千秋。

更欲乘风观十洲,掉头太白山悠悠。

饥餐聚窟霞,渴饮清海沤。

赤霄九万去一息,戾止岂负樊笼忧。

汉网恢恢羽猎愁,双凫双凫何处求。

我亦从今理风翼,觅汝于昆崙顶上之椒丘。

形式: 古风

登七十二峰阁歌

吾闻太湖东注三千水,乾坤纳纳几万里。

东西洞庭天际起,七十二峰如聚蚁,青天白日飞雪雨。

兵尘惨惨满人间,故国何处愁路难。

五湖多风不可渡,入山魑魅相依附。

若为化作鸿冥冥,南向峰头结烟雾。

终焉身重飞不得,展转湖边倚高阁。

湖昏阁静百感集,怅望毛公谢乌鹊,嵩高西去寻灵药。

形式: 古风

题望夫石

自君之出西玉门,寒砧夜夜驱离魂。

楼兰未灭君不归,泪眼一注穷昆崙。

自纺自绩孰与存,眼青直到天地昏。

城中少年生情性,一曲离鸾岂堪听。

妾身自是蓝田璧,宁向峰头化为石。

海水屡见成丘山,犹望夫君生入关。

呱呱小儿尚在手,白衣苍狗无不有。

谁家去夫䞉出丑,世上妇人多姓柳。

形式: 古风

黄茅冈和东坡二首(其一)

云龙山下黄茅冈,秋风破帽聊相羊。

徐州太守遗石床,烟花十万皆微茫。

白龙帝乡千里长,有客好事遥相望,高歌不乏太守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