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知閤相宜堂

竹不解俗语,颇识天语香。

经年北窗梦,十倍西湖凉。

隐几湖上人,恰恰脩竹长。

有时共竹语,风雨撼一床。

屋间恐飞去,著绣围上方。

念君爱臣心,如爱竹在傍。

亦如夜深月,照我冰雪肠。

闲官固自好,要地庸何伤。

约束万卷书,提携双锦囊。

日边有新宅,不种一亩桑。

朝回碧幢底,真上相宜堂。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竹子不懂人世俗语,却能感知自然的清香。
多年在北窗下做着梦,这里的清凉胜过西湖十倍。
湖边的隐士,竹林相伴,生活悠然。
与竹子交谈,风雨声中仿佛同榻共眠。
怕竹子飞走,特地在屋顶围以绣饰。
想起你对臣子的爱护,就像爱护身旁的竹子。
如同深夜明月,照亮我冰雪般纯洁的心肠。
即使是个清闲的官职也自有其乐趣,身处显位又何妨。
万卷书中自有规则,手中提着两个锦囊装知识。
你在京城的新居,无需种桑养蚕。
每日从碧幢之下归来,确实适合你的宰相之位。

注释

竹:竹子。
不解:不懂。
俗语:世俗语言。
天语香:自然的清香。
经年:多年。
北窗梦:北窗下的梦。
西湖凉:西湖般的清凉。
隐几:倚着几案。
共竹语:与竹交谈。
撼一床:摇动整个床铺。
著绣围:用绣饰围住。
上方:屋顶。
念君:想念你。
冰雪肠:比喻纯洁的心肠。
闲官:清闲的官职。
要地:显赫的位置。
约束:规则。
提携:携带。
双锦囊:两个锦囊。
新宅:新居。
一亩桑:一片桑田。
碧幢:绿色的官车。
相宜堂:适合的宰相府。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僧人释宝昙的作品《曾知閤相宜堂》,诗人以竹子为媒介,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深敬意和对官场生活的独特见解。首句“竹不解俗语,颇识天语香”,以竹的清高与天籁之音相映,暗示了朋友的高洁品格。接下来,“经年北窗梦,十倍西湖凉”描绘了朋友在清凉的北窗下做着美梦,其心境超然物外。

“隐几湖上人,恰恰脩竹长”描绘了朋友隐居湖畔,与修竹相伴的生活,流露出宁静淡泊的气息。“有时共竹语,风雨撼一床”则写出朋友与竹子的亲密交流,即使风雨交加,也无妨其心境的宁静。诗人还以“屋间恐飞去,著绣围上方”表达对朋友地位的担忧,但又以“念君爱臣心,如爱竹在傍”肯定其忠诚之心。

“闲官固自好,要地庸何伤”表明诗人认为无论官职大小,只要心怀仁爱,都能保持高尚情操。接下来的诗句中,“约束万卷书,提携双锦囊”赞美朋友学识渊博,富有智慧。“日边有新宅,不种一亩桑”暗指朋友虽身处高位,但仍保持简朴生活态度。“朝回碧幢底,真上相宜堂”则以“碧幢”象征清廉,表达对朋友品性与居所的赞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竹寓人,既赞美了朋友的高洁品质,也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的独到见解,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收录诗词(278)

释宝昙(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参寥泉怀东坡参寥二老

两翁无恙时,泉当几何深。

公归百年后,泉没不可寻。

道德载一丘,行人知所钦。

流传一字妙,随喜文字淫。

梦语忽变灭,宁为真实音。

堂堂万钟簴,日莫西湖阴。

我欲撼一翁,以慰邦人心。

斯人如斯泉,魂来月同临。

天高无消息,泪落青枫林。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登石头城

春潮不到石城脚,十丈楼船浅沙阁。

楚天衮入秦淮流,白日黄尘亦冥漠。

胡儿走马沙上归,青兕豪猪载毡橐。

旌旗不动弓矢闲,百金砗磲作璎珞。

龙盘虎踞天地静,稽首清明可终托。

当时被发饮此水,铁骑如山照秋郭。

鸟惊兽骇人莫知,天欲以血洗伊洛。

三山砥砺水濯磨,万夫相望在雕鹗。

东风两鬓今萧萧,何当以此叩寥廓。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答张以道(其一)

阿兄书到梁,尽岁室悬磬。

公无苦诗穷,我固待天定。

扶持共竹语,寂寞扫花径。

须公说江湖,小雨狎鸥瞑。

形式: 古风 押[径]韵

答张以道(其二)

莳橘数百本,卜居东南岗。

足书又足食,千里鱼相忘。

功名丈夫事,步武青云乡。

绿发早归来,钓丝理沧浪。

形式: 古风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