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大明会典

缃函新捧出天衢,十载文光照石渠。

唐作一经徒托语,周遗六典始成书。

圣神功化三才里,今昔经纶万卷馀。

遐想先皇初诏日,洞观千古欲何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此诗由明代学者邵宝所作,名为《赐大明会典》。邵宝以深邃的洞察力和对历史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大明会典》这部重要典籍的高度赞誉与敬仰。

首联“缃函新捧出天衢,十载文光照石渠”描绘了《大明会典》被呈献给皇帝时的庄重场景,以及它在历史文献中的光辉地位。这里,“缃函”指的是精美的书籍包装,“天衢”象征着皇宫,而“石渠”则代表了古代藏书之处,以此形象地展示了这部典籍的珍贵与重要性。

颔联“唐作一经徒托语,周遗六典始成书”对比了《大明会典》与古代典籍的不同。邵宝认为,《大明会典》不仅继承了前人的智慧,更是在历史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发展,超越了单纯的记录,而是真正地将历代法律、制度、礼仪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编纂,形成了一个全面而详尽的典籍体系。

颈联“圣神功化三才里,今昔经纶万卷馀”进一步赞扬了《大明会典》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秩序构建方面的重要作用。邵宝将这部典籍视为“圣神功化”的体现,意味着它不仅关乎当下的治理,更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与传承,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尾联“遐想先皇初诏日,洞观千古欲何如”表达了对先皇当初颁布这部典籍时的深思熟虑与远见卓识的敬佩。邵宝想象着先皇在颁布《大明会典》时的宏伟愿景,以及这部典籍在未来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体现了他对这部典籍及其背后蕴含的历史智慧的深刻认识与高度评价。

综上所述,邵宝的这首诗通过对《大明会典》的赞美,不仅展现了他对这部典籍的崇高敬意,也反映了他对历史文化的深厚情感和对国家治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648)

邵宝(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醴陵旋节

三月湘东应召还,君恩免过万重山。

正缘岐路生愁思,总为庭闱动笑颜。

云与新篇封石壁,风随旧节度江关。

百年报答知何地,只在丹心一寸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歌风台

欲上高台水漫波,向来遗恨付长河。

雄图自谓千年少,猛士犹嫌一语多。

白日无端江草合,赤龙何在野云过。

登临更作它时约,却向中流听棹歌。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苦雨

江寒五月拥重衾,雨滴空阶夜夜深。

无地诛求贫到骨,有人恸哭苦关心。

百川何处堪回砥,三日它年本作霖。

坐对青灯头欲白,敢言吾道在山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拟游慈恩寺用涯翁韵

春残才作探春行,古寺寻僧懒问名。

近海景多频立马,对花情剧更闻莺。

镜湖敢乞君分赐,宝地偏教佛主盟。

却忆江南如画里,万峰青接水边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