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石门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偏远的乡村景象。首句“路尽石为门”,写出了山间小径尽头,一道由石头天然形成的门,显示出环境的质朴和野趣。接着,“门中绿树村”描绘了绿色掩映下的村落,透露出田园生活的恬静与和谐。
“山峦当城郭”运用比喻,将山峦比作城墙,暗示了这里四围环山,仿佛一座天然的屏障。而“风俗自乾坤”则赞美了当地淳朴的民风,仿佛天地自然赋予的独特人文气息。
“水接桃源派”引用桃花源的典故,暗示此地如世外桃源般远离尘嚣,水流清澈,环境优美。接下来的“人通洞獠言”则描绘了居民之间的交流,可能指的是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友好交往。
最后两句“晚厨供石鲫,为倒菊花樽”描绘了村民的生活场景,傍晚时分,石锅里烹煮着石门特有的鲜鱼,人们举杯对饮,菊花酒香四溢,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石门县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给人以宁静、祥和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