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出郊

早是清和便束装,只今庭叶报新凉。

山应险尽饶宽大,水欲平来尚激昂。

已服官常犹潦草,未纾民力要商量。

鲜于司马经行处,文物彬彬意绪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春天刚到就整理行装,如今庭院落叶预告新凉。
山路虽险峻但宽广无阻,水面看似平静却仍有波涛汹涌。
虽然习惯了官场事务,但仍需粗略处理,未能彻底解决民生问题还需商议。
鲜于司马曾经走过的地方,文化气息浓厚,令人思绪悠长。

注释

早是:春天刚到。
清和:温暖和煦的春日。
束装:整理行装。
庭叶:庭院中的树叶。
新凉:初秋的凉意。
山应:山路应该。
险尽:尽头险峻。
饶宽大:宽广无阻。
水欲平:水面看似。
尚激昂:仍然有波涛。
已服官常:已经习惯官场常规。
犹潦草:仍显粗略。
未纾民力:未能缓解民困。
要商量:需要商议。
鲜于司马:指代某位名叫鲜于的司马官员。
经行处:他曾经走过的地方。
文物彬彬:文化气息浓厚。
意绪长:引人深思,思绪绵长。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曹彦约在初秋时节出行郊外的所见所感。首句"早是清和便束装"表达了诗人趁着天气转凉,早早地整理行装,准备出游的心情。"只今庭叶报新凉"则通过庭前落叶的新鲜气息,暗示季节更替,带来一丝凉意。

接下来的两句"山应险尽饶宽大,水欲平来尚激昂",诗人以山水为喻,写出了山势虽险峻但仍有宽广之处,水面看似平静却蕴含着激流的力量,寓含了对自然的敬畏与欣赏,也暗含人生的哲理。

"已服官常犹潦草,未纾民力要商量"表达了诗人作为官员的责任感,虽然日常政务繁忙,但仍意识到需要细致考虑,尽力解决民生问题,体现了他的勤政为民之心。

最后两句"鲜于司马经行处,文物彬彬意绪长",提到鲜于司马,可能是诗人所敬仰的历史人物,他所经之处,文化气息浓厚,令人思绪悠长。这不仅赞美了历史遗迹,也寄托了诗人对文化的向往和对高尚人格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秋日郊游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个人心志,展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思想感情。

收录诗词(368)

曹彦约(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淳熙八年进士。曾从朱熹讲学,后受人之召,负责汉阳军事,因部署抗金有方,改知汉阳军。后累官宝谟阁待制、知成都府。嘉定初,为湖南转运判官,镇压郴州(今湖南郴县)瑶民起义,后任利州路(今属陕西)转运判官兼知利州,发漕司储粮减价粜与饥民、通商蠲税,并论兵柄财权并列之弊。宝庆元年,擢为兵部侍郎,迁礼部侍郎,不久又授为兵部尚书,力辞不拜,后以华文阁学士致仕,卒谥“文简”

  • 字:简甫
  • 号:昌谷
  • 籍贯:南康军都昌(今属江西)
  • 生卒年:1157~1228

相关古诗词

赵知宗挽诗三首(其三)

汇水誇同邑,桐江事事贤。

骨寒谁与地,言重却笺天。

游宦常千里,归来共一川。

西门今日路,忍泪入资延。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赵知宗挽诗三首(其二)

三桂先猷远,公来应瑞芝。

子能传世业,令欲遍孙枝。

笏盛床应满,端闿橐已持。

挂冠犹进秩,天意卜深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赵知宗挽诗三首(其一)

壮日民师帅,中年国典刑。

六分名郡竹,两粲使华星。

綵戏方娱侍,丹旌忽篆铭。

空馀泉一滴,万古叹清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送十三郎赴尉汉阳二首(其二)

此地关情久,淳庞好士民。

向来同患难,今历几秋春。

綵棒迎新尉,绨袍说旧人。

为言昌谷老,寄语益相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