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山月下怀友人

东山多乔木,月午始苍苍。

虽殊碧海状,爱此青苔光。

高下灭华烛,参差启洞房。

佳人梦馀思,宝瑟愁应商。

皎洁殊未已,沈吟限一方。

宦情哂鸡口,世路倦羊肠。

彼美金石分,眷言兰桂芳。

清晖讵同夕,耿耿但相望。

形式: 排律 押[阳]韵

翻译

东山满是高大的树木,月光下显得一片苍翠。
虽然与碧海的景色不同,但我更喜爱这青苔的光泽。
烛光在高低错落的树影中熄灭,房间的门洞开。
美人梦醒后思绪万千,如瑟音般哀愁的商调响起。
明亮皎洁的月光仍未停歇,我在一隅沉吟。
官场生涯如同鸡口争食,世事道路疲于奔命。
那美好的品质如同金石般坚定,我怀念着兰桂的芬芳。
清冷的月光怎能长伴,只能默默遥望。

注释

东山:指代东边的山。
月午:正午的月亮。
碧海:比喻广阔的海洋。
青苔光:青苔的光泽。
华烛:华丽的蜡烛。
洞房:深宅大院。
佳人:美女。
宝瑟:珍贵的瑟乐器。
商:五音之一,代表悲伤。
皎洁:明亮洁白。
沈吟:沉思吟咏。
宦情:做官的心情。
鸡口:比喻激烈竞争的环境。
羊肠:曲折的道路。
金石分:坚定如金石。
眷言:怀念的话语。
兰桂芳:兰花和桂树的香气象征高洁。
清晖:清冷的月光。
耿耿:明亮不息。
相望:遥望。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景,诗人在月光下的东山之巅,沉浸于对远方友人的怀念之中。开篇“东山多乔木,月午始苍苍”写出了山林在初升的明月下渐渐显现出苍茫色泽,营造了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情境。

接着,“虽殊碧海状,爱此青苔光”,诗人表达了对眼前景象的喜爱,虽然与遥远的碧海相比有所不同,但这里的青苔之光却有着独特的吸引力。这不仅是自然美景的描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高下灭华烛,参差启洞房”则是对夜晚山中树木和岩洞的生动描写。月光在山谷间洒落,使得树木的影子似乎随之舞动,而那些隐秘的山洞也仿佛被点亮。

诗人接着转向内心的情感表达,“佳人梦馀思,宝瑟愁应商”。这里的“佳人”可能是指远方的友人,或许是诗人的某种理想化的人物形象。梦中思念、宝瑟(古代一种弦乐器)的忧愁和音乐之声交织在一起,表达了诗人深切的情感。

“皎洁殊未已,沈吟限一方”继续强调了这种情绪的持续和集中。诗人沉浸在自己的思念中,心无旁骛,仿佛整个世界都被这份情感所充盈。

后面的“宦情哂鸡口,世路倦羊肠”则是对现实生活与内心世界的对比。官场中的虚伪和世俗纷争让人感到疲惫,而内心深处却依然保持着那份纯净的情感。

“彼美金石分,眷言兰桂芳”中,“金石分”可能象征着质朴与坚贞不渝的友情;而“眷言兰桂芳”则是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怀念。这里的“眷言”意味着深情的对话或承诺,兰花和桂树又常象征着高洁和芬芳。

结尾的“清晖讵同夕,耿耿但相望”表达了诗人希望能够与远方的友人共享这宁静夜晚的愿望。即使不能真正在一起,也只愿意守着这份深情,永远眺望着彼此。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深切表达,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情感世界和艺术风格。

收录诗词(23)

窦群(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兄弟皆擢进士第,独群以处士客于毗陵。韦夏卿荐之,为左拾遗,转膳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出为唐州刺史,武元衡、李吉甫共引之,召拜吏部郎中。元衡辅政,复荐为中丞。后出为湖南观察使,改黔中,坐事,贬开州刺史。稍迁容管经略使,召还卒。诗二十三首

  • 字:丹列
  • 生卒年:763—814

相关古诗词

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

共访青山寺,曾隐南朝人。

问古松桂老,开襟言笑新。

步移月亦出,水映石磷磷。

予洗肠中酒,君濯缨上尘。

皓彩入幽抱,清气逼苍旻。

信此澹忘归,淹留冰玉邻。

形式: 古风 押[真]韵

时兴

夙心旷何许,日暮依林薄。

流水不待人,孤云时映鹤。

濛濛千万花,曷为神仙药。

不遇烂柯叟,报非旧城郭。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奉酬西川武相公晨兴赠友见示之作

碧树分晓色,宿雨弄清光。

犹闻子规啼,独念一声长。

眷眷轸芳思,依依寄远方。

情同如兰臭,惠比返魂香。

新什惊变雅,古瑟代沈湘。

殷勤见知己,掩抑绕中肠。

隙驷不我待,路人易相忘。

孤老空许国,幽报期苍苍。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晨游昌师院

深庭芳草浓,晓井山泉溢。

林馥乱沈烟,石润侵经室。

幽岩鸟飞静,晴岭云归密。

壁藓凝苍华,竹阴满晴日。

生期半宵梦,忧绪仍非一。

若无高世心,安能此终毕。

形式: 古风 押[质]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