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

采取铅须密,诚意辨妍媸。

休教错认,夺来鼎内及其时。

二物分明真伪,一得还君永得,此事契天机。

记取元阳动,妙用在虚危。法寅申,行子午,总皆非。

自然时节,梦里也教知。

不属精津气血,不是肺肝心肾,真土亦非脾。

言下泄多矣,凡辈奈无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翻译

使用铅笔般精细,诚心分辨美丑。
切勿混淆,鼎中之物应在恰当之时获取。
这两样东西真假分明,一旦得到就永远属于你,这符合天地奥秘。
记住元气的波动,奇妙的作用在于虚和危之间。遵循寅申法则,在子午线上行走,都不是正道。
自然的规律,即使在梦中也会让你知晓。
不属于精液、津液、气血,也不是肺、肝、心、肾,真正的土也不在此列。
话已出口,泄露太多,常人难以理解。

注释

铅须:比喻精细的辨别。
妍媸:美丑。
鼎:古代烹煮器,此处可能象征权力或关键事物。
元阳:中国古代医学中的生命元气。
虚危:中医中的两个穴位名,象征着虚空和危险。
寅申:地支中的两个方位。
精津气血:人体内的基本物质。
肺肝心肾:人体脏腑。
真土:可能指代某种重要的基础或本质。
凡辈:普通人。

鉴赏

这首诗名为《水调歌头》,作者夏元鼎是宋代的道教修炼者,其作品往往寓含道家哲学与修炼心得。此诗以炼丹术为背景,探讨了炼丹过程中的真伪辨别和修行要领。

"采取铅须密,诚意辨妍媸",描述了炼丹时对材料的选择和内心的专注,强调真诚的态度对于区分丹药的真假至关重要。“休教错认,夺来鼎内及其时”进一步强调了时机的重要性,不能随意混淆或提前操作。

“二物分明真伪,一得还君永得,此事契天机”表达了炼丹过程中的智慧,即遵循自然规律,才能获得真正的成果。接下来,“记取元阳动,妙用在虚危”,元阳指生命之源,虚危则代表阴阳平衡,暗示修炼应注重内在的调和。

“法寅申,行子午,总皆非”可能是在指导修炼方法,但具体含义需要结合道家理论解读。诗人强调自然法则而非人为规定。“自然时节,梦里也教知”则表明修炼应顺应自然,连梦境中也能感知到。

最后几句,“不属精津气血,不是肺肝心肾,真土亦非脾”,揭示了炼丹并非单纯依赖生理元素,而是超越物质层面的精神修炼。“言下泄多矣,凡辈奈无知”则批评了那些对此理解肤浅的人。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含哲理的炼丹诗,体现了作者对道家修炼的深入理解和实践。

收录诗词(34)

夏元鼎(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水调歌头(其三)

耳目身之宝,固塞勿飞扬。

存无守有,中间无念以为常。

把定玄关一窍,视听尽收归里,坎兑互堤防。

寤寐神依抱,形气两相忘。圆陀陀,光烁烁,貌堂堂。

分明真我,罔象里全彰。

此即非空非色,自是本来面目,阴鼎炼元阳。

出世真如佛,馀二莫思量。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押[阳]韵

水调歌头(其七)

要蹑天仙步,金丹是法身。

不知谓气,须还识后自然真。

大道从花孕子,点出个中阴魄,乌兔合阳魂。

北斗随罡转,天地正氤氲。采依时,炼依法,莫辞勤。

立跻圣域,从此脱沈沦。

夜气正当过半,龙虎自然蛰动,势欲撼乾坤。

片饷工夫耳,庄算八千春。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其六)

擒得铅归舍,进火莫教迟。

抽添沐浴,临炉一意且防危。

只为婴儿未壮,全藉黄婆养育,丁老共扶持。

火力频加减,外药亦如之。汞生芽,铅作祖,土刀圭。

火生于木,炎盛汞还飞。

要得水银真死,须待阴浮阳伏,杂类降灰池。

用铅终不用,古语岂吾欺。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要识刀圭诀,一味水银铅。

驴名马字,九三四八万千般。

愚底转生分别,刬地唤爷作父,荆棘满心田。

去道日以远,至老昧蹄筌。譬如人,归故国,上轻帆。

顺风得路,夜里也行船。

岂问经州过县,管取投明须到,舟子自能牵。

悟道亦如此,半句不相干。

形式: 词牌: 水调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