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五)

一生慵懒作,憎重只便轻。

他家学事业,余持一卷经。

无心装褾轴,来去省人擎。

应病则说药,方便度众生。

但自心无事,何处不惺惺。

形式: 古风

翻译

一生懒散度日,看重的只有轻视。
他家专注于学业和事业,我只持有一卷佛经。
无需刻意装饰,来去都不需他人扶持。
遇到疾病就开药方,以方便的方式普度众生。
只要内心平静无杂念,何处不是清醒明了。

注释

一生慵懒:形容人一生懒散,不愿多做事情。
憎重:厌恶重视。
只便轻:只觉得轻视。
他家:指别人家,此处可能暗指世俗社会。
学事业:指追求学问和职业发展。
一卷经:一本佛经,象征修行。
无心:不刻意。
装褾轴:装饰书籍的封面和书脊。
省人擎:不用他人帮忙拿取。
应病:针对病痛。
说药:开药方。
方便度众生:以方便的方式帮助他人。
但自心:只要自己的内心。
无事:没有杂念。
惺惺:清醒明白。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寒山的作品,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开篇“一生慵懒作,憎重只便轻”表达了诗人不愿意做复杂烦琐的事情,宁愿追求简单和自由。这反映出一种对物质生活的超越和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接着“他家学事业,余持一卷经”显示了诗人的淡泊,他虽然不参与世俗的繁忙,但却有自己的追求,即通过阅读经书来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也体现出诗人对于知识和精神世界的重视。

第三句“无心装褋轴,来去省人擎”则是说诗人不在意外界的评价,他的行为不是为了迎合他人,而是出于自己的选择。这里的“无心”并非真的没有目的,而是在于内心自有定见,不为世俗所动。

最后两句“应病则说药,方便度众生。但自心无事,何处不惺惺”表达了诗人的一种慈悲心态,当他人需要帮助时,他会适时提供援手。同时,这也反映出诗人的内心世界是平和的,无论身在何处,都能保持一种宁静和满足的状态。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由、知识和慈悲的追求,以及他对待世俗生活的态度。

收录诗词(312)

寒山(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出身于官宦人家,多次投考不第,后出家,三十岁后隐居于浙东天台山,享年一百多岁。严振非《子身世考》中更以《北史》、《隋书》等大量史料与诗相印证,指出乃为隋皇室后裔杨瓒之子杨温,因遭皇室内的妒忌与排挤及佛教思想影响而遁入空门,隐于天台山寒岩。这位富有神话色彩的唐代诗人,曾经一度被世人冷落,然而随着二十世纪的到来,其诗却越来越多地被世人接受并广泛流传。正如其诗所写:“有人笑我诗,我诗合典雅。不烦郑氏笺,岂用毛公解。”

  • 号:均不详
  • 籍贯:唐代长安(今陕西西安)

相关古诗词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六)

我见出家人,不入出家学。

欲知真出家,心净无绳索。

澄澄孤玄妙,如如无倚托。

三界任纵横,四生不可泊。

无为无事人,逍遥实快乐。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七)

昨到云霞观,忽见仙尊士。

星冠月帔横,尽云居山水。

馀问神仙术,云道若为比。

谓言灵无上,妙药心神秘。

守死待鹤来,皆道乘鱼去。

余乃返穷之,推寻勿道理。

但看箭射空,须臾还坠地。

饶你得仙人,恰似守尸鬼。

心月自精明,万象何能比。

欲知仙丹术,身内元神是。

莫学黄巾公,握愚自守拟。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八)

余家有一宅,其宅无正主。

地生一寸草,水垂一滴露。

火烧六个贼,风吹黑云雨。

子细寻本人,布裹真珠尔。

形式: 古风

诗三百三首(其二四九)

传语诸公子,听说石齐奴。

僮仆八百人,水碓三十区。

舍下养鱼鸟,楼上吹笙竽。

伸头临白刃,痴心为绿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