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名在乡书久,恩由父任优。
从今绍清白,即此是箕裘。
交结多良士,经过半旧游。
举知应有望,鸿翼伫横秋。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觏所作,名为《送剑州张掾》。从诗中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切祝愿。
“名在乡书久,恩由父任优。”开篇便强调了乡里的声望与父辈的恩惠,这不仅是对被送之人地位的肯定,也映射出诗人对其家庭背景的敬重和赞赏。这里的“名”指的是张掾在家乡的良好声誉,而“恩由父任优”则表明了他的职责或成就有赖于父亲的贤能。
“从今绍清白,即此是箕裘。”这两句诗意在强调自今日起,将承继一脉清廉正直的品行,而箕裟(箕,筛土之器;裘,古代指皮衣)象征着清贫和简朴。诗人通过这些词语,鼓励张掾在仕途上保持本色,不为外界所诱。
“交结多良士,经过半旧游。”这里的“交结”意味着结交、联合,而“良士”则指品德高尚的人物。诗人提及张掾与许多德才兼备之士交往,这些人或许是曾经一起游历过的故人,也可能是在仕途中相识的同僚。
最后两句,“举知应有望,鸿翼伫横秋。”表达了诗人对张掾未来的期盼。这里“举知”指的是广泛地了解和认识,而“应有望”则是希望他能得到更高的认可或任用。“鸿翼伫横秋”则是一个美好的祝愿,意在比喻张掾的未来如同大雁南飞,一往无前,直达蓝天。
综上所述,这首诗充满了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其未来的殷切期望。通过对品行、交游以及美好祝愿的描述,李觏不仅表达了对张掾个人的赞赏,也展现了自己对于理想官员形象的向往。
不详
是我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为纪念,资溪县建有泰伯公园,塑有雕像,纪念馆正在建设之中
先朝名士有遗孙,狼藉麻衣化洛尘。
笔下每求千古意,醉中曾过几回春。
劳生只见年年老,客路相逢事事新。
满座狂歌时莫笑,眼看燕市若无人。
数十年来预荐书,当时文行耸群儒。
青衫近始沾王泽,白首从新入宦途。
四壁生涯虽寂寞,一官趋进转崎岖。
楚南若是江山好,閒日犹应味道腴。
短亭车马地,送子一盘桓。
不畏离群久,所嗟行路难。
晒衣云日薄,扑面水风酸。
圣有中庸训,时时著意看。
君来别我向番阳,时节初春晓尚霜。
茶褐园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
此行砚席多知己,是处楼台可举觞。
只恐诏书非久下,槐花又在眼前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