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从来有脩短,岂敢问苍天。
见尽人间妇,无如美且贤。
譬令愚者寿,何不假其年。
忍此连城宝,沉埋向九泉。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梅尧臣的《悼亡三首(其三)》。诗中,诗人表达对逝去爱人的深深怀念和惋惜。他明白生死有常,人的寿命本有长短,但他不敢直接质问苍天为何夺走所爱之人的生命。他认为世间再美的女子也比不上亡者的贤德,如果能让智者长寿,为何不赐予她更多的时间。诗人难以忍受这样珍贵的生命被埋没在黄泉之下,表达了他对亡妻的无尽哀思和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朴素真挚,体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深情厚谊。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每出身如梦,逢人强意多。
归来仍寂寞,欲语向谁何。
窗冷孤萤入,宵长一雁过。
世间无最苦,精爽此销磨。
结发为夫妇,于今十七年。
相看犹不足,何况是长捐。
我鬓已多白,此身宁久全。
终当与同穴,未死泪涟涟。
何以拟君子,云鸿肃羽仪。
将过上林苑,先集孝王池。
唼藻有馀乐,渐磐方得时。
野塘归莫晚,白水远连陂。
晚日晴还暖,人閒见物机。
叶枯虫自裹,窗响蜜寻归。
林下见收柿,水边闻捣衣。
吾嗟久为客,却愧寄荆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