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何以拟君子,云鸿肃羽仪。
将过上林苑,先集孝王池。
唼藻有馀乐,渐磐方得时。
野塘归莫晚,白水远连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高洁君子的形象,以云中飞翔的大雁为比喻。"云鸿肃羽仪"象征君子的庄重和仪态,犹如鸿雁在天空中展翅,举止端庄。接下来,诗人想象君子将经过皇家园林——上林苑,却先选择在孝王池畔停留,显示出其对历史文化的尊重和对贤德之地的向往。
"唼藻有馀乐,渐磐方得时"进一步描绘了君子的雅趣,他如同大雁在水中嬉戏觅食,享受自然的乐趣,同时又懂得把握时机,如同磐石般稳重。最后,诗人提醒君子,离开野外的池塘不要太晚,因为那里的白水与远处的陂地相连,景色优美,暗示着君子应适时回归自然,保持内心的宁静。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云鸿的意象,赞美了君子的高尚品质和生活态度,同时也寓含了对人生态度的哲理思考。梅尧臣的诗歌风格质朴而深沉,此诗体现了他的这种特点。
不详
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晚日晴还暖,人閒见物机。
叶枯虫自裹,窗响蜜寻归。
林下见收柿,水边闻捣衣。
吾嗟久为客,却愧寄荆扉。
晓陌行车过,交相叹且惊。
荀龙闻一蜕,穆骏失全鸣。
不复中书直,空馀左史成。
绪言犹在耳,尚想见平生。
使虏尝专对,江湖谪几年。
始看还近侍,遽此隔重泉。
沃酒酒空满,托词词谩传。
视予犹手足,莫怪独潸然。
算数曾无据,仁人亦莫闻。
很愚多至老,兰桂苦先焚。
不竟千秋恨,还如万里分。
临风一号恸,易散日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