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适得元履书有怀其人因复赋此以寄意焉

罗浮山下黄茅村,苏仙仙去馀诗魂。

梅花自入三叠曲,至今不受蛮烟昏。

佳名一旦异凡木,绝艳千古高名园。

却怜冰质不自暖,虽有步障难为温。

羞同桃李媚春色,敢与葵藿争朝暾。

归来只有脩竹伴,寂历自掩疏篱门。

亦知真意还有在,未觉浩气终难言。

一杯劝汝吾不浅,要汝共保山林樽。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由宋代诗人朱熹所作,名为《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适得元履书有怀其人因复赋此以寄意焉》。诗中描绘了梅花的独特气质和品格,以及诗人对梅花的深厚情感。

诗开篇即以罗浮山下的黄茅村和苏仙的传说引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梅花自入三叠曲”一句,将梅花比作音乐中的旋律,强调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梅花“不受蛮烟昏”的描述,展现了其不畏环境恶劣,依然保持高洁品质的形象。

“佳名一旦异凡木,绝艳千古高名园”两句,赞美了梅花超越普通树木的独特美丽和名声,将其誉为千古绝唱。然而,诗人并未止于此,而是进一步揭示了梅花的内在品质:“却怜冰质不自暖,虽有步障难为温。”梅花如同冰一般清冷,即使有屏障也无法温暖其本质,表达了梅花高洁而不媚俗的特质。

接下来,“羞同桃李媚春色,敢与葵藿争朝暾”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不愿随波逐流,不与世俗之花争艳的特点,彰显其独立不群的风骨。最后,“归来只有脩竹伴,寂历自掩疏篱门”描绘了梅花在无人欣赏时,与修竹为伴,独自守护着自己的清高与宁静。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友人的思念与寄托:“亦知真意还有在,未觉浩气终难言。”诗人深知真正的友谊和高尚的情操仍然存在,但难以用言语完全表达。最后,“一杯劝汝吾不浅,要汝共保山林樽”表达了诗人希望与友人共享自然之美,共同守护心灵的纯净与自由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梅花的自然美,更蕴含了诗人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和对友情的珍视,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440)

朱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一字仲晦,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字:元晦
  • 号:晦庵
  • 籍贯:云谷老
  • 生卒年: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

相关古诗词

挽刘宝学二首(其一)

天地谁翻覆,人谋痛莫支。

公扶西极柱,威动北征旗。

肉食谋何鄙,家山志忽赍。

平生出师表,今日重伤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挽刘宝学二首(其二)

生死公何有,飘零我自伤。

向非怜不造,那得此深藏。

心折风霜里,衣沾子侄行。

哦诗当肃挽,悲哽不成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寄题梅川溪堂

沧波流不极,上有一亩园。

幽人掩关卧,脩竹何娟娟。

虚堂面群峰,秀色摩青天。

静有山水乐,而无车马喧。

人言市门子,往往苍崖颠。

挥手谢世人,日中翔紫烟。

遗迹尚可觌,神交邈无缘。

慨然一永叹,耀灵忽西迁。

褰裳下中沚,濯足娱清川。

形式: 古风

和刘抱一

几年牢落旧村墟,此日脩然水竹居。

病起试寻春径草,客来聊煮雪畦蔬。

开樽细说平生事,信手同翻集古书。

适意何劳一千卷,新诗闲出笑谈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