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秋望

海城秋深风雨急,出门欲往道沾涩。

溪壑萧萧鹙鸧寒,石潭漠漠蛟龙蛰。

长望望乡云不开,中流书信何时来。

会将画舸千丝缆,自作三江逆浪回。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海上秋日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与变幻。首句“海城秋深风雨急”,开篇即营造出一种苍茫辽阔的氛围,深秋时节,海城被风雨所笼罩,展现出一种肃杀之气。接着,“出门欲往道沾涩”一句,诗人以自身行动为引,表达了在如此恶劣天气下出行的艰难,同时也暗示了内心的孤独与彷徨。

“溪壑萧萧鹙鸧寒,石潭漠漠蛟龙蛰。”这两句进一步渲染了环境的凄冷与静谧,溪壑间风声萧瑟,鹙鸧鸟儿在寒冷中哀鸣,石潭深处,蛟龙仿佛也因寒冷而蛰伏不动。这样的描写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生命,使得读者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深秋的寂寥与沉静。

“长望望乡云不开,中流书信何时来。”这两句诗情感饱满,诗人站在海上,遥望故乡的方向,云层遮挡了视线,心中不禁生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对书信的期盼,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沟通的情感状态,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寂寞与期待。

最后,“会将画舸千丝缆,自作三江逆浪回。”诗人想象着未来能够驾驭画舸,穿越千丝万缕的波涛,逆流而上,回到那片熟悉的土地。这一句充满了对未来希望的憧憬,同时也蕴含着对自由与回归的渴望,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面貌。

整体而言,这首《海上秋望》通过对海上秋日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由、回归的深切渴望,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

收录诗词(212)

王廷相(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世称浚川先生,祖籍潞州。明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幼年聪慧奇敏,好为文赋诗,且留心经史。《明史》称他“博学强记,精通经术、星历、舆图、乐律,河图洛书,周邵程张之书,皆有论驳”。明孝宗时,与李梦阳、何景明等人,提倡古文,反对台阁体,时称“七子”(“前七子”)。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谥“肃敏”

  • 字:子衡
  • 号:浚川
  • 籍贯:河南仪封(今兰考)
  • 生卒年:1474-1544

相关古诗词

舟行入郡阻雪

江干雪暗停舟楫,淅沥风声乱榆荚。

初如玉屑忽如羽,閒如柳絮忙如蝶。

苍虬化作玉龙蟠,吴山在望难登蹑。

鸟雀无声寂不飞,瑶天一色行人稀。

燃炉酌酒吟未就,遥见渔人戴笠归。

渔舟两两深夜雨,折竹敲冰炊晚黍。

月高雪霁乌号寒,鸿雁徘徊失沙渚。

醉来独拥黑貂裘,梦入山头最高处。

形式: 古风

太白楼席上追和先辈陈刚中

风流杨水部,苦欲同登太白楼。

楼前一回首,四郊烟雾风飕飕。

白也生爱此,死后神应留。

鲁人往往闻啸咏,深宵水底号蛟虬。

金尊绿酒满,玉镜清光流。

起见仙人犹独酌,锦袍坐对高城秋。

仙人从来小天地,生既能乐死何愁。

区区力士辈,玩弄如沙鸥。

浩然之气永不灭,真与元气空中浮。

彼哉撼树真蜉蝣,只向仙人粗迹求。

仙人闻之不满一大笑,飘然跨鹤归宣州。

自言宣州亦旧游,避人议论莫若青山丘。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冰玉篇赠徐子谦

君不见冰溪之水真如冰,洁爽不得留蛟蝇。

玉山之峰白如玉,遥见贞光荡晴旭。

我昔报恩作此行,溪容山色随双旌。

恍然置我水晶阙,胸中尘秽皆销歇。

嘉兴太守冰玉姿,出门便与溪山期。

此日归来五马散,意气不异之官时。

嘉兴之人或未知,溪童山叟皆知之。

童叟犹人或可私,山灵溪伯安可欺。

吁嗟太守真吾师,相送岂作儿女悲。

溪可渔,山可采,伐木丁丁歌欸乃。

太守百年心不悔,独恨生当明圣朝,不应黑发居东海。

野客狂痴全未解,欲走天门问时宰。

形式: 古风

赠写真孙木峰

洞庭客子天边来,木峰访我读书台。

平生百念尽销歇,惟有好画心未灰。

长松高卧南风清,幅巾氅服神思宁。

呼毫为写麋鹿相,儿童不识惊仙灵。

殷勤相送石溪渚,长揖分携无一语。

但索狂吟满意归,宁计黄金漫相许。

依然挽袂酌一斗,山月已照棠陵口。

重开画影笑相看,尽讶三人同酌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