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雁杂咏(其三)雪晴闻雁

初日映残雪,负暄何处翁。

千山尚凝素,万里见征鸿。

我欲蹈东海,好音来远风。

无由生羽翼,相伴出樊笼。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雪后初晴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首句“初日映残雪”,以“初日”与“残雪”相映衬,既点明了时间与地点,也营造了一种清新而略带寂寥的氛围。接着,“负暄何处翁”一句,将画面聚焦于一位老人,他正沐浴在阳光下,享受着冬日难得的温暖,这一细节不仅丰富了画面,也赋予了诗歌以人文关怀。

“千山尚凝素,万里见征鸿”两句,通过“千山”与“万里”的广阔空间,展现了大雪覆盖下的山川与远方的飞雁,既表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也暗示了季节更替与生命的延续。诗人借“征鸿”之远行,表达了对自由与远方的向往。

最后,“我欲蹈东海,好音来远风。无由生羽翼,相伴出樊笼”四句,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渴望与无奈。诗人想象自己能够像大雁一样飞翔,穿越大海,追求心中的理想与自由,但现实却让他无法实现这一愿望。这里的“樊笼”象征着束缚与限制,可能是社会的规则、生活的压力或是个人的局限,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向往与对现实的妥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思考,具有较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收录诗词(1733)

成鹫(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闻雁杂咏(其四)雨夜闻雁

高虹收宿雨,宾鸟下斜阳。

振羽云犹湿,求声兴转长。

风轻常近影,天迥易成行。

相唤芦中去,伊人水一方。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闻雁杂咏(其五)月下闻雁

秋光何皛皛,天际来嗈嗈。

不辨镜中影,应迷雪后踪。

芦花深夜语,桂殿五更钟。

知有归期在,家山已万重。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冬]韵

闻雁杂咏(其六)阁夜闻雁

旷怀观物理,何者最相宜。

高阁月明后,孤灯雁过时。

海风吹不断,天路去多岐。

拟作秋鸿操,知音更有谁。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闻雁杂咏(其七)舟中闻雁

我本钓鱼客,秋江晚候潮。

雁归芦苇岸,人倚木兰桡。

细语互相答,野情如见招。

隔波听未彻,云水两迢迢。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