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张元德著作春秋解二首(其一)

端平俱辱弓旌召,鹏鴳逍遥各不同。

笑我赭衣钳楚市,愧君白帽老辽东。

董迂因被公羊误,杜癖惟于左氏忠。

晚取诸家高束起,且看渠与意林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翻译

在端平年间,我们都遭受了羞辱,如同被弓箭召唤,各自命运各异。
嘲笑我身着囚衣在楚市受苦,对你的白头老去在辽东感到惭愧。
董先生的迂阔源于误解公羊传,杜先生的癖好只在于对左氏春秋的忠诚。
晚年我收集各家学说,高高地堆叠起来,暂且看看它们与意林公的思想有何不同。

注释

端平:宋宁宗年号。
辱:羞辱。
弓旌:比喻招引或惩罚。
逍遥:自由自在。
赭衣:囚犯穿的赤褐色衣服。
钳:束缚。
楚市:古代楚国之地。
白帽:指年老。
辽东:古代中国东北地区。
董迂:董先生的迂阔。
公羊误:指董先生对《公羊传》的理解有误。
杜癖:杜先生的爱好。
左氏忠:对《左传》的忠诚。
诸家:各种学术流派。
高束起:堆积如山。
渠:他,指前文提到的学术著作。
意林公:可能指某位学者或典籍。

鉴赏

这是一首宋代诗人刘克庄的作品,属于古体诗。全诗围绕着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点评与自我反思,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个人的情感态度。

“端平俱辱弓旌召”,开篇便以历史上的端平、弓旌为例,说明他们虽然在职责上有所失误,但仍然是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这两位人物分别出自《左传》和《史记》,端平为鲁国大夫,弓旌则是楚国的大臣,他们都因为某些原因而被召回或罢官。诗人通过这样的开篇,表达了对历史人物评价的深度和广度。

“鹏鴳逍遥各不同”,接下来用鹏和鴳(即凤凰和鸾鸟)比喻不同的志向和追求,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路和理想,不可一概而论。这里的意象丰富,表达了诗人对个性尊重与多元价值观的认同。

“笑我赭衣钳楚市”,在自嘲中透露出诗人的某种无奈或不满。他用“赭衣”(赭色是古代官吏的常服颜色)来比喻自己身处世俗,钳楚市则可能暗示自己的才华和抱负未能得到充分展现。

“愧君白帽老辽东”,诗人又转而对一位戴着白帽的长者在遥远的辽东地区感到羞愧。这里的“白帽”有可能象征着清贫或隐逸,辽东则是边疆之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能够坚守理想、不随波逐流的人们的敬意和自我反省。

“董迂因被公羊误”,接下来的两句通过历史人物董逌(字迂)和杜预来强调个人的才华和忠诚。董逌因为误信了一个名叫公羊的卜者而遭遇不幸,杜预则是以其忠诚著称。这两位都是典故中的重要人物,诗人提及他们,是为了表达对人才的辨识与对忠诚品质的赞赏。

“杜癖惟于左氏忠”,这里的“左氏”指的是《春秋左传》,杜预曾经注释过这部著作。诗人通过这一点,强调了历史研究和学术著述的重要性,以及对这些事业持之以恒的态度。

最后两句:“晚取诸家高束起,且看渠与意林公”,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广泛汲取各家的学问,希望能够像古代伟大的学者那样,有所建树。他提及“意林公”,可能是指某位德高望重的前贤或学者。

总体来看,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历史文化素养和文学功底,更重要的是,它通过对古代人物事件的点评,表达了一种个人的情感态度和精神追求。诗人在反思历史的同时,也在思考个人如何能够在时代洪流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收录诗词(4805)

刘克庄(宋)

成就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

经历

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

  • 字:潜夫
  • 号:后村
  • 籍贯:福建莆田
  • 生卒年:1187~1269

相关古诗词

题张遁夫诗卷

忆昔乘云觐帝傍,一时耸听凤鸣阳。

久无老子出幽谷,曾有谪仙流夜郎。

嘿似铜人姑勿论,忧能玉汝义何伤。

唾壶麈尾俱麾去,只挈随身古锦囊。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题近藁二首(其二)

世间小家数,不瘦失之寒。

都未饱鲸脍,徒然烹虮肝。

于今无对垒,亘古有荒坛。

改窜无全句,明朝更取看。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题近藁二首(其一)

吾年开八秩,形槁更心灰。

禅缚病居士,诗殃冻秀才。

无功上麟阁,有案在乌台。

攻苦三千首,谁曾著价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题陈主学达观堂二首(其二)

华堂需被记,老笔岂能工。

尺鴳飞篱下,醯鸡舞瓮中。

形骸均土木,利欲等苓通。

独学知闻少,烦君为击蒙。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