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舟下扬子江》由明代诗人林春泽所作,通过描绘舟行于长江之上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际遇和命运的深刻思考。
首联“咄咄南登江上台,江头日暮使人哀”,开篇即以“咄咄”之声,表达出诗人面对江边景色时内心的感慨与哀愁。傍晚时分,江面与天空交织成一幅凄美的画面,引发诗人深深的思绪。
颔联“曾闻岭海多迁客,未见风尘终弃才”,借古喻今,表达了对历史中众多流离失所之人的同情,同时也对那些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最终有所成就的人寄予了希望与敬意。岭海之地,常是迁客骚人聚集之处,而诗人认为,即便是在风雨飘摇的生活中,才华与坚韧也不会被彻底埋没。
颈联“返照断虹收雨去,夜潮随月度江来”,描绘了一幅自然界的壮丽景象。夕阳余晖与彩虹交相辉映,雨后清新的空气与夜晚潮水的涌动,构成了一幅动态而又和谐的画面。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暗含着诗人对生活变化无常的感慨。
尾联“燕云蓟树三千里,天末孤臣首重回”,将目光投向更远的地方,燕云蓟树之间,千里江山,象征着广阔的世界与遥远的梦想。然而,在这辽阔的天地间,诗人却仿佛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臣子,回首凝望,表达了对个人命运与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