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

池榭惬幽独,狂吟学解嘲。

露荷香自在,风竹冷相敲。

丧志嫌孤宦,忘机爱澹交。

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翻译

池畔楼阁适宜独自欣赏,我放声吟诗以自我解嘲。
清晨露水中的荷花散发出自然香气,微风吹过竹林发出清冷的声响。
厌倦了仕途的孤独,我渴望淡泊名利的交往。
如果命运允许,我定会去寻找那隐居的仙山,拜访三茅君。

注释

池榭:池畔楼阁。
幽独:独自欣赏。
狂吟:放声吟诗。
解嘲:自我解嘲。
露荷:清晨露水中的荷花。
香自在:自然香气。
风竹:微风中的竹林。
冷相敲:发出清冷声响。
丧志:厌倦仕途。
孤宦:孤独的官职生涯。
忘机:淡泊名利。
澹交:淡泊的交往。
仙山:隐居的仙山。
如:如果。
有分:命运允许。
三茅:古代传说中的三位仙人。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池塘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沉醉于自己的吟咏之乐。"池榭惬幽独"一句,就已经设定了整个画面,榭指的是水边的小屋或平台,这里是诗人隐居的地方,充满了幽静与孤独的氛围。

"狂吟学解嘲"表达了诗人在这宁静环境中尽情地吟诵自己的诗歌,不受外界干扰,只有自我对自己的嘲讽。这不仅反映出诗人的个性,也显示了他与世俗的疏离。

接下来的两句"露荷香自在,风竹冷相敲"则描绘了池塘中的景象。露水滋润了荷花,使之散发出自然而清新的香气;微风吹过竹林,发出了清脆的响声,与荷花的香气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丧志嫌孤宦,忘机爱澹交"这两句则透露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似乎对功名利禄失去了兴趣,对于远离尘世的孤寂生活有所不满,但同时又喜欢那种淡泊的交往方式,这反映出诗人对世俗生活的一种超然态度。

最后两句"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表达了诗人的一个愿望,那就是如果世上真有仙山,他一定会去拜访那位隐居在三茅峰上的高僧。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向往,也反映出他对于精神寄托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池塘景色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超脱,以及对自然和精神世界的深切向往。

收录诗词(324)

郑谷(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僖宗时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 字:守愚
  • 号:“芳林十哲”
  • 籍贯:江西宜春市袁州区
  • 生卒年:约851~910

相关古诗词

雨向莎阶滴未休,冷光孤恨雨悠悠。

船中闻雁洞庭宿,床下有蛩长信秋。

背照翠帘新洒别,不挑红烬正含愁。

萧骚寒竹南窗静,一局闲棋为尔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宜烟宜雨又宜风,拂水藏村复间松。

移得萧骚从远寺,洗来疏净见前峰。

侵阶藓拆春芽迸,绕径莎微夏荫浓。

无赖杏花多意绪,数枝穿翠好相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自贻

饮筵博席与心违,野眺春吟更是谁。

琴有涧风声转澹,诗无僧字格还卑。

恨抛水国荷蓑雨,贫过长安樱笋时。

头角俊髦应指笑,权门踪迹独差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自适

紫陌奔驰不暂停,送迎终日在郊坰。

年来鬓畔未垂白,雨后江头且蹋青。

浮蚁满杯难暂舍,贯珠一曲莫辞听。

春风秪有九十日,可合花前半日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