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扇赠别芮通父

春冰幕千丝,我箑美无度。

习习南浦秋,受藏忆袭护。

之子思吴鳞,触热遥问津。

举箑寄薄劣,却暑兼障尘。

荆榛道崎岖,轻车宜徐徐。

戴星秣骊驹,未午投林庐。

酌月重来期,名言毋重违。

自嗟君是客,忍赋别离诗。

形式: 古风

翻译

春天的冰面上如丝般细密,我手持的扇子美得无法形容。
习习秋风在南浦吹过,仿佛藏着回忆,温柔地抚慰着我。
那个人思念着南方的鱼鳞,因炎热而遥远地询问渡口。
我举起扇子,既是为了驱赶暑气,也抵挡了尘埃。
道路崎岖难行,驾车应缓慢前行。
披星戴月驾着马车,还未到中午就投宿在树林的小屋。
期待着月下重逢的日子,约定的话语切勿违背。
我自叹你为异乡人,怎忍心写下离别的诗篇。

注释

春冰:春天的薄冰。
箑:扇子。
南浦:泛指水边之地。
吴鳞:比喻南方的鱼或人。
薄劣:微弱、不强。
骊驹:黑色的骏马。
酌月:月下饮酒。
名言:重要的誓言或话语。
客:指远方的客人。
别离诗:描写离别的诗歌。

鉴赏

这首宋诗《洪扇赠别芮通父》以春天的冰幕和千丝为背景,描绘了诗人赠予友人芮通父一把扇子的情景。"春冰幕千丝"形象地写出早春时节冰尚未完全消融,丝丝凉意中透出的清新。诗人赞美扇子之美,暗示其不仅实用,更寓含着深厚的情感。

"习习南浦秋,受藏忆袭护",通过南浦秋风的意象,表达了对友人的怀念与关怀,希望这把扇子能如同秋天的微风,为他送去清凉与慰藉。"之子思吴鳞,触热遥问津",以鱼儿思归江河比喻友人对故乡的思念,扇子成为连接他们的纽带。

"举箑寄薄劣,却暑兼障尘"进一步强调扇子的功能,诗人借此表达对友人旅途平安的祝愿。接下来,诗人提醒友人在荆棘丛生、道路崎岖的旅程中,应谨慎驾驶,慢慢前行,"轻车宜徐徐"。

"戴星秣骊驹,未午投林庐"描绘了友人早出晚归的辛苦,"戴星"即星夜赶路,"骊驹"指骏马,"投林庐"则指向友人家。最后,诗人约定月夜重聚,"酌月重来期,名言毋重违",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期待。

整首诗情感真挚,通过扇子这一物象,传递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挂念和离别的不舍,展现了宋词细腻的人文关怀。

收录诗词(156)

陈起(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贺友人丝桐复归

春到牡丹花事阑,惜春约客游湖山。

烟光万态属吟思,白石清泉流指间。

双成解后兰舟驻,索纸大书春草句。

成此风流一段奇,乐事百年能几遇。

薄暮归来雨湿衣,买舟庇此十三徽。

小梢愚怮阻人意,客散河梁灯火微。

方将清事夸儿妇,桐君羽化无何有。

一壶千金何处寻,愁绝瓠巴无措手。

要知烦恼所根株,以爱布种当芟除。

赵璧既返欢如初,哦诗称贺敢后欤。

形式: 古风

赵紫芝运干

陋室与高门,东西互接畛。

相聚虽不稠,相别殊难忍。

风帆去程遥,到时秋未尽。

少试裨画材,计台作标准。

恨无双羽翔,汩汩成蠹隐。

便结南浦梦,独立江风紧。

形式: 古风

送别曾幼广赴漕试归

疋马来东吴,策勋在一战。

文场老燕代,馀子自北面。

西风敲镫归,山应过处恋。

英气凛横槊,河海能几见。

自识韩将军,论交今惓惓。

形式: 古风 押[霰]韵

送贺某赴兴化任(其一)

贺公梦三刀,恩荣被诏函。

家山繄比邻,风俗应夙谙。

承流复宣化,使民思棠甘。

向来恺悌心,今足副时谈。

形式: 古风 押[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