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高皇肃人纪,义气忾环瀛。
作庙褒余阙,开关送子英。
微臣知国耻,大节重科名。
呜咽穷泉路,应随正学行。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方苞所作的《展断事公墓二首》中的第二首。诗中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与缅怀之情。首句“高皇肃人纪,义气忾环瀛”描绘了先皇严肃法纪、义气充盈的情景,展现了先贤的高尚品德和深远影响。接下来“作庙褒余阙,开关送子英”则说明了后人为了纪念先贤而建庙立碑,开放门户以迎接英灵,体现了对先贤的崇敬与追思。
“微臣知国耻,大节重科名”两句,诗人自谦为“微臣”,表达了对国家耻辱的深刻认识,强调了在国家大义面前,个人名誉与节操的重要性。最后,“呜咽穷泉路,应随正学行”则寄托了诗人对先贤精神的传承与追随,即使在冥界,也应遵循正道,体现了对道德与学问的执着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追忆先贤的事迹,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崇高敬意,以及对道德、学问的坚守与传承,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关怀。
不详
亦字凤九,晚年号望溪,亦号南山牧叟。汉族,生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六合留稼村)。桐城“桂林方氏”(亦称“县里方”或“大方”)十六世,与明末大思想家方以智同属“桂林方氏”大家族。是清代散文家,桐城派散文创始人,与姚鼐[nài]、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欲践曹娥迹,孤嫠谁保持。
门缨中有变,节孝两无亏。
七十不环瑱,千秋作表仪。
忠魂应少慰,有女是男儿。
盛夏轩车至,精强倍往时。
谁知交手别,永与故人辞。
六郡迟膏雨,三吴满涕洟。
衰残失素友,愁病更难支。
金门同载笔,玉垒数遗诗。
万里面如觌,千秋事所期。
官移临震泽,天与豁离思。
再会无私语,劬躬答主知。
公既为邦伯,翻称门下生。
自惭无道术,焉敢正师名。
抱病仍求益,忧民实至诚。
斯人若弦剪,终古志难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