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讼

学问非干禄,宦游端为贫。

生惭挽船令,羞杀采芝人。

求牧知平陆,无浆卖棘津。

读书心愧否,何日是来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鉴赏

这首诗名为《自讼》,是宋代诗人薛季宣所作。通过诗中的内容,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身追求与现实境遇之间矛盾的深刻反思。

首句“学问非干禄,宦游端为贫”,表达了诗人对学问与功名利禄之间关系的思考。他认为追求学问并非为了获取官职和财富,而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望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然而,“宦游端为贫”则揭示了现实的残酷,即使是为了摆脱贫困而选择仕途,也往往难以如愿以偿。

接着,“生惭挽船令,羞杀采芝人”,诗人自问是否真的能够面对生活的艰辛,是否愿意像那些在艰难环境中仍能保持尊严的人一样生活。这里的“挽船令”可能指的是在水边拉船的劳苦工作,而“采芝人”则象征着那些在山林间寻找生活出路的隐士。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自己生活状态的反省和对理想生活方式的向往。

“求牧知平陆,无浆卖棘津”,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在追求稳定生活时面临的困境。他希望能够找到一份安定的工作(“求牧”),但又担心在平庸的生活中失去自我(“知平陆”)。同时,他也意识到在这样的生活中,可能会因为缺乏资源(“无浆”)而陷入困境(“卖棘津”),这里“浆”可能指代生活必需品或资源,“棘津”则可能是指狭窄、困难的生计之路。

最后,“读书心愧否,何日是来春”,诗人反思自己是否在阅读中找到了内心的平静与满足,以及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期待。这句话既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探索,也是对人生道路的追问——何时才能迎来真正的春天,即实现内心的真正满足和生活的理想状态。

综上所述,《自讼》一诗通过对个人追求与现实境遇的对比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理想与自我价值的深刻思考。诗中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挣扎,也有对精神追求的坚持与向往,体现了宋代文人士大夫在复杂社会背景下的内心世界。

收录诗词(504)

薛季宣(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艮斋先生,南宋哲学家,永嘉学派创始人。薛徽言之子。少时随伯父薛弼宦游各地。17岁时,在岳父处读书,师事袁溉,得其所学,通礼、乐、兵、农,官至大理寺主簿。历仕鄂州武昌县令、大理寺主簿、大理正、知湖州,改常州,未赴而卒。反对空谈义理,注重研究田赋、兵制、地形、水利等世务,开创永嘉事功学派先志。著有《浪语集》、《书古文训》等

  • 字:士龙
  • 号:艮斋
  • 籍贯:永嘉(今浙江温州市鹿城区)
  • 生卒年:1134~1173

相关古诗词

读李斯传

上蔡游公子,真情本自愚。

五刑身具论,七罪法当诛。

逐兔踪牵狗,亡秦效击胡。

明功与周召,为问骊山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虞]韵

宿低寨遇雨

酣睡忽惊觉,空床秋气清。

四垂来雨脚,万壑涨滩声。

飞洒穿戎幕,凄凉怅旅情。

缇幢高卧者,应更薄书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至信阳宿萧安抚寨萧虏蔡将去岁陷信阳者

左角语争战,南柯闻大奔。

胡为控弦去,犹有覆车存。

行客应贪路,边城不闭门。

夜眠思往旧,空泪湿床痕。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别元可元亨

去矣鸱夷子,片帆移夕阳。

意深三折臂,情结九回肠。

风雨思无晦,江湖道可忘。

死生犹暂别,万里未为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