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送同年汪尔陶之端州余拟有兹行不果》。诗中以送别友人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憧憬。
首联“燕市矜同调,禺山相见初”,描绘了在燕市相逢的情景,强调了两人志趣相投,初次在禺山重逢的喜悦。这里运用了“矜”字,表现了对友情的珍视与自豪。
颔联“灵光犹鲁殿,半体亦王馀”,通过比喻的手法,将友人比作鲁殿的灵光和王室的遗存,暗示了友人虽身处困境,但依然保持着高尚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这里的“半体亦王馀”可能暗指友人虽然只保留了一部分,但仍能体现出王者风范。
颈联“勿作浮湘叹,非无种树书”,劝慰友人不要因遭遇挫折而感叹命运不公,鼓励他像种树一样,耐心等待,终会有所收获。这里借用了“浮湘叹”的典故,表达了对友人坚韧不拔精神的肯定。
尾联“苍茫烟水望,搔首欲踟蹰”,描绘了诗人站在烟波浩渺的水边,眺望远方,心中充满了对友人的不舍与期待。这里的“搔首”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纠结与不安,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未来旅途的关切。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通过对送别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深厚的人情味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哲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