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怀古

清江悠悠王气沉,六朝遗事何处寻。

宫墙隐嶙围野泽,鹳鹢夜鸣秋色深。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清澈的江水缓缓流淌,帝王之气已沉寂
六朝的遗迹如今何处能探寻

注释

清江:清澈的长江。
悠悠:水流缓慢的样子。
王气:古代帝王的气象或统治势力。
沉:衰落,消失。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遗事:遗留的历史事迹。
何处:哪里。
寻:寻找。
宫墙:古代宫殿的围墙。
嶙:形容石头突兀不平,这里代指宫墙的遗迹。
围:环绕。
野泽:郊外的湖泊或沼泽。
鹳鹢:鹳和鹢,两种水鸟。
夜鸣:在夜晚鸣叫。
秋色:秋天的景色。
深:浓郁,深沉。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台城》,通过对台城历史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于往昔繁华而今已衰败景象的感慨。开篇“清江悠悠王气沉”两句,描绘了一种空旷静谧的画面,“清江”指的是长江,水波不兴,给人一种悠远和深邃之感。“悠悠”形容江水流动的样子,也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沉淀。王气沉,暗示了昔日王朝的威严与繁华如今已成往事,只剩下一缕遗留。

“六朝遗事何处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寻与怀念之情。六朝指的是东吴、东晋以及南朝宋、齐、梁、陈这六个时期,都是在南京地区建都,因此这一带有许多历史遗迹和故事。“何处寻”,则是因为这些曾经辉煌的历史现在已经不复存在,只能通过诗人自己的想象去追寻。

“宫墙隐嶙围野泽”一句,则描绘了台城废墟的景象。宫墙,指的是古代皇家宫殿的围墙;隐嶙,形容宫墙已经破败不堪,部分被荒草和野泽所覆盖。“围野泽”,则是这些遗迹现在被大自然所重新占据。

最后,“鹳鹢夜鸣秋色深”两句,通过对鸟鸣声的描写和秋天景色的渲染,强化了诗中怀古幽深的氛围。鹳鹢,即是指某种水鸟,它们在傍晚时分鸣叫,这里的“夜鸣”,则是在强调时间的推移,使人感到历史的沉重和秋天的寂静。“秋色深”,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感觉,秋天的景色往往给人以清冷、淡远之感,与诗中的怀古主题相得益彰。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与历史遗迹的描绘,以及对过去繁华与现在荒凉的对比,表达了诗人深沉的历史感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叹水别白二十二

水,至清,尽美。从一勺,至千里。利人利物,时行时止。

道性净皆然,交情淡如此。

君游金谷堤上,我在石渠署里。

两心相忆似流波,潺湲日夜无穷已。

形式: 词牌: 一七令 押[纸]韵

平齐行二首(其一)

胡尘昔起蓟北门,河南地属平卢军。

貂裘代马绕东岳,峄阳孤桐削为角。

地形十二虏意骄,恩泽含容历四朝。

鲁人皆解带弓箭,齐人不复闻箫韶。

今朝天子圣神武,手握玄符平九土。

初哀狂童袭故事,文告不来方振怒。

去秋诏下诛东平,官军四合犹婴城。

春来群乌噪且惊,气如坏山堕其庭。

牙门大将有刘生,夜半射落欃枪星。

帐中虏血流满地,门外三军舞连臂。

驿骑函首过黄河,城中无贼天气和。

朝廷侍郎来慰抚,耕夫满野行人歌。

形式: 古风

平齐行二首(其二)

泰山沈寇六十年,旅祭不享生愁烟。

今逢圣君欲封禅,神使阴兵来阻战。

妖氛扫尽河水清,日观杲杲卿云见。

开元黄帝东封时,百神受职争奔驰。

千钧猛簴顺流下,洪波涵淡浮熊罴。

侍臣燕公秉文笔,玉检告天无愧词。

当今睿孙承圣祖,岳神望幸河宗舞。

青门大道属车尘,共待葳蕤翠华举。

形式: 古风

平蔡州三首(其一)

蔡州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

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

相公从容来镇抚,常侍郊迎负文弩。

四人归业闾里闲,小儿跳浪健儿舞。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