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蔡州三首(其一)

蔡州城中众心死,妖星夜落照壕水。

汉家飞将下天来,马箠一挥门洞开。

贼徒崩腾望旗拜,有若群蛰惊春雷。

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

相公从容来镇抚,常侍郊迎负文弩。

四人归业闾里闲,小儿跳浪健儿舞。

形式: 古风

翻译

蔡州城中的民心已死,邪恶的星辰夜晚照亮护城河水面。
汉朝的英勇将领从天而降,马鞭一挥,城门大开。
贼寇们慌乱地望着旗帜跪拜,如同冬眠的昆虫被春雷惊醒。
狂妄的少年被捆绑上囚车,胜利的消息如太白星般耀眼。
长官不慌不忙前来安抚,常侍在郊外迎接,背着文书和弓箭。
四个人回到家乡过上了闲适生活,孩子们欢跃,壮士们舞蹈庆祝。

注释

蔡州城中:指蔡州城。
众心死:民心涣散,毫无斗志。
妖星:比喻不祥之兆或敌人。
夜落:夜晚降临。
汉家飞将:指英勇的将领。
天来:从天而降。
马箠:马鞭。
门洞开:城门大开。
贼徒:贼寇。
群蛰:比喻众多的敌人。
春雷:象征胜利到来。
狂童:形容行为狂妄的少年。
面缚:被捆绑。
槛车:囚车。
太白夭矫:形容胜利的光芒。
捷书:胜利的文书。
相公:对官员的尊称。
从容:不慌不忙。
镇抚:安抚管理。
常侍:宫廷侍臣。
郊迎:在郊外迎接。
负文弩:背着文书和弓箭。
归业:回归家园。
闾里:乡里。
闲:闲适。
小儿跳浪:孩子欢跃。
健儿舞:壮士舞蹈。

鉴赏

这是一首描写战争胜利后的场景,诗人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了军事行动的紧张与激烈,以及战后民众的欢庆与安宁。首句“蔡州城中众心死”表达了城中百姓在妖星出现时的心理状态,妖星往往被视为不祥之兆,但随即展现的是汉家飞将的英勇,门洞开启,传递出一种解放和胜利的情绪。其后的“贼徒崩腾望旗拜”与“有若群蛰惊春雷”,则描写了敌军的恐慌与混乱,以及战场上的激烈冲突。

接下来的“狂童面缚登槛车,太白夭矫垂捷书”中,“狂童”可能是指被迫加入战乱的民众,而“太白夭矫垂捷书”则暗示着战争的紧急与迅速。然而在这样的混乱之后,是相公的从容镇抚,他的到来带来了秩序和平静,“常侍郊迎负文弩”则表现了官员对军队的支持。

最后,“四人归业闾里闲,小儿跳浪健儿舞”展现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景象。百姓重返日常生活,小孩子们在街头嬉戏,这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庆祝。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鲜明地描绘出了战争与和平的对比,以及人民对于和平生活的渴望。

收录诗词(810)

刘禹锡(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 字:梦得
  • 籍贯: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
  • 生卒年:772-842

相关古诗词

平蔡州三首(其二)

汝南晨鸡喔喔鸣,城头鼓角音和平。

路傍老人忆旧事,相与感激皆涕零。

老人收泣前致辞,官军入城人不知。

忽惊元和十二载,重见天宝承平时。

形式: 古风

平蔡州三首(其三)

九衢车马浑浑流,使臣来献淮西囚。

四夷闻风失匕箸,天子受贺登高楼。

妖童擢发不足数,血污城西一抔土。

南峰无火楚泽闲,夜行不锁穆陵关。

策勋礼毕天下泰,猛士按剑看恒山。

形式: 古风

白太守行

闻有白太守,抛官归旧溪。

苏州十万户,尽作婴儿啼。

太守驻行舟,阊门草萋萋。

挥袂谢啼者,依然两眉低。

朱户非不崇,我心如重狴。

华池非不清,意在寥廓栖。

夸者窃所怪,贤者默思齐。

我为太守行,题在隐起圭。

形式: 古风 押[齐]韵

白鹭儿

白鹭儿,最高格。

毛衣新成雪不敌,众禽喧呼独凝寂。

孤眠芊芊草,久立潺潺石。

前山正无云,飞去入遥碧。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