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制帅二首(其二)

世变江河渺未涯,如公真是济时危。

几年荆益龙骧誉,一日潇湘鵩谶悲。

天下皆传清献节,人心自有武侯碑。

郎君昔共慈恩约,抆泪西风寄些词。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鉴赏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文学家文天祥的作品,名为《挽李制帅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对英雄人物济世救民抱负的赞美,以及个人对于时局变迁和英雄辈出的感慨。

"世变江河渺未涯"一句,描绘出一个动荡不安、变化莫测的时代背景,其中“渺”字用来形容江河的远阔与深不可测,暗示着时事的复杂和未来不确定性。"如公真是济时危"则表明诗人对李制帅这样的英雄人物寄予厚望,他们能够在危难之际拯救国家和民众。

接下来的两句"几年荆益龙骧誉,一日潇湘鵩谶悲",通过“几年”与“一日”的对比,抒发了英雄人物由盛转衰的宿命感。"荆益"指的是古代的地名,常用以代指某些地区或事件;而"潇湘"则是历史上著名的美丽之地,但在这里却与“鵩谶”并列,表现出一种悲凉的情怀。

"天下皆传清献节,人心自有武侯碑"两句,通过对“清献节”的赞扬和“武侯碑”的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忠诚与英雄事迹的敬仰之情。这里的“清献节”指的是李制帅等人的高洁品德,而“武侯碑”则是历史上著名的碑文,用以纪念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诸葛亮。

最后两句"郎君昔共慈恩约,抆泪西风寄些词"表达了诗人对于昔日英雄豪杰的情感留恋,以及对现实中已逝英雄事迹的怀念之情。通过“抆泪”二字,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深切哀愁。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是对李制帅等英雄人物的赞颂,更是一种对于过去英雄辈出时代的怀旧,以及对于当前时局变迁、英杰凋零的深刻反思。

收录诗词(977)

文天祥(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宋瑞,自号文山。汉族,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县)人,南宋末大臣,文学家,民族英雄。宝祐四年(1256年)进士,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被派往元军的军营中谈判,被扣留。后脱险经高邮嵇庄到泰县塘湾,由南通南归,坚持抗元。祥兴元年(1278年)兵败被张弘范俘虏,在狱中坚持斗争三年多,后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过零丁洋》、《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作品

  • 字:履善
  • 籍贯:浮休道
  • 生卒年:1236.6.6-1283.1.9

相关古诗词

挽高邮守晏桂山

淮南已仙去,桂树郁青青。

五马贤声望,三丞旧典刑。

邦人多感叹,诸老半凋零。

何日持鸡酒,伤心请葬铭。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青]韵

挽萧帅机虎溪

世以千金重,谁能学隐君。

一门名似雨,满座客如云。

志愿生无憾,声华死有闻。

韩碑照原草,含笑有斯文。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挽龚用和

结屋南陵三十秋,田园旧隐隔江流。

鄜州避乱杜工部,下泽乘车马少游。

名利无心付隍鹿,诗书有种出烟楼。

长淮清野难归玉,魂魄犹应恋故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挽湖守吴西林(其一)

凛凛千军笔,堂堂一面威。

荆流春浪涌,峡树莫云飞。

素壁琴犹在,中桥鹤不归。

剑亭遗迹古,丰石照山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