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盛化吟(其二)

吾曹养拙赖明时,为幸居多宁不知。

天下英才中遁迹,人间好景处开眉。

生来只惯见丰稔,老去未尝经乱离。

五事历将前代举,帝尧而下固无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我们这些人依赖清明的时代得以保全,生活安逸几乎难以置信。
在众多杰出人才中我选择隐退,面对人间美景也会露出笑容。
我一生习惯于丰收的岁月,从未经历过战乱的动荡。
我列举了五种美德,这些在前代帝王中都很少见到,甚至自帝尧以来亦然。

注释

吾曹:我们这些人。
养拙:保全、安居。
赖:依赖。
明时:清明的时代。
宁:竟然、几乎。
不知:难以置信。
天下:世间。
英才:杰出人才。
遁迹:隐退。
人间好景:人间美景。
处开眉:露出笑容。
生来:一生。
惯见:习惯于。
丰稔:丰收。
老去:年老。
未尝:未曾。
经:经历。
乱离:战乱。
五事:五种美德。
历将:列举。
前代举:前代帝王。
帝尧:古代贤君。
固:确实。
无之:没有。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邵雍的《观盛化吟(其二)》,他以个人的经历和观察,描绘了自己在太平盛世中的生活感受。首句“吾曹养拙赖明时”,表达了对当前政治清明时代的庆幸,诗人认为自己的才能得以在这样的时代中得以施展。“为幸居多宁不知”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庆幸之情,表示自己深感生活在和平时期是何等幸运。

接下来,“天下英才中遁迹,人间好景处开眉”两句,诗人感慨自己虽然才华出众,却选择隐逸,享受着世间的美好景色,心情愉悦。“生来只惯见丰稔”则描绘了诗人一生所见的丰收景象,反映了社会的繁荣。“老去未尝经乱离”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没有经历过战乱动荡的晚年生活的满足。

最后两句“五事历将前代举,帝尧而下固无之”,诗人回顾历史,认为当下的盛世在五方面(可能是指政治、经济、文化等五个方面)超越了前代,甚至可以媲美传说中的尧舜时代,这是对盛世的高度赞誉。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个人经历和对社会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盛世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满足,体现了他对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

收录诗词(1553)

邵雍(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幼年随父邵古迁往衡漳(今河南林县康节村),天圣四年(1026年),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 字:尧夫
  • 生卒年:1011年—1077年

相关古诗词

观盛化吟(其一)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

寻常巷陌犹簪绂,取次园亭亦管弦。

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观隋朝吟

始谋当日已非臧,又更相承或自戕。

蝼蚁人民贪土地,泥沙金帛悦姬姜。

征辽意思縻荒服,泛汴情怀厌未央。

三十六年都扫地,不然天下未归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观棋小吟

谁言博弈尚优游,利害相磨未始休。

初得手时宜顾望,合行权处莫迟留。

二年乃正三监罪,七日能尸两观囚。

天下太平无一事,南阳高卧更何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观嬴秦吟

轰轰七国正争筹,利害相磨未便休。

比至一雄心底定,其如四海血横流。

三千宾客方成梦,百二山河又变秋。

谩说罢侯能置守,赵高元不是封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