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萧山临川亭壁间留题韵

水外峰峦碧四环,雨多门径藓苔斑。

滞留又及炊新粟,欢喜何当见旧山。

招隐有诗来霅上,倦游无梦到云间。

西兴十里秋潮晚,坐数扁舟带月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翻译

远处山峰环绕绿水,雨后小路长满青苔。
停留时煮新米为食,何时能再见到故乡的山峦让我欣喜。
友人从霅溪寄来隐居诗篇,疲于游历的我已无梦飞升云端。
西兴镇上,傍晚秋潮涌动,我独坐数着归舟,伴着月色而返。

注释

峰峦:远处的山峰。
碧:绿色。
四环:环绕四周。
雨多:雨水频繁。
门径:门口的小路。
藓苔斑:长满青苔。
滞留:停留。
炊新粟:煮新米。
欢喜:喜悦。
见旧山:见到家乡的山。
招隐:邀请隐居。
霅上:霅溪之上。
倦游:厌倦了游历。
云间:云端。
西兴十里:西兴镇十里之外。
秋潮晚:傍晚的秋潮。
扁舟:小船。
带月还:带着月光归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田园图景。开篇“水外峰峦碧四环,雨多门径藓苔斑”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深切情感和敏锐观察。山峦在外面被水环绕,显得格外碧绿,而雨后的门径则覆盖着青苔,呈现出一种静谧而生机勃勃的景象。

接着“滞留又及炊新粟,欢喜何当见旧山”两句,诗人表达了对于久留此地、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以及对家乡山川的思念之情。这里的“炊新粟”指的是煮熟新收获的谷物,象征着安逸而自给自足的生活状态。

“招隐有诗来霅上,倦游无梦到云间”两句,则透露出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远行旅游已经感到疲惫,对于那些遥不可及的高远目标和理想已无所求的心境。

最后,“西兴十里秋潮晚,坐数扁舟带月还”两句,描绘了诗人在黄昏时分,乘着小船,在秋天的潮汐中慢慢行进的情景。这里的“西兴”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的名称,而“十里秋潮晚”则是对时间和环境的一种柔美描写。“坐数扁舟带月还”,则是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诗人在船上数着桨声,伴随着明月,缓缓地返回。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以及对于平淡而宁静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042)

王之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 籍贯:庐州濡须

相关古诗词

和曾式古

白云飞处见层巅,回首风樯去若仙。

旧隐已锄三径菊,新吟聊愬一囊钱。

春归沂水还相乐,秋到盱江盛有年。

更着綵衣歌且舞,高堂侍沥奉周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和程德远二首(其二)

未尽通宵话,犹如一日秋。

壮怀天共远,归意雨同留。

灯烬何明灭,蛩声静应酬。

十年为客梦,应不负瀛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和程德远二首(其一)

寓问发函旧,论交倾盖新。

几年瞻翰墨,今日侍光尘。

禦侮烦骁将,扶颠倚大臣。

相逢更可恨,对酒漉陶巾。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和董令升舍人

雨馀沙路润无泥,潋滟溪流与岸齐。

苒苒年华催我老,酣酣春意得人迷。

联珠便觉新诗富,浮玉还听雅唱低。

杨柳缓摇阴正午,谁家篱落一声鸡。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齐]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