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商山

一宿白云根,时经采麝村。

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

马立溪沙浅,人争阁道喧。

明朝弃襦罢,步步入金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翻译

一夜宿在白云缭绕的山脚,途中时常经过采麝香的村庄。
几座山峰虽像蜀地那样秀美,但白天却听不到猿猴的叫声。
马儿站在溪边浅滩上,人们在栈道上争抢喧闹。
明早穿上简陋衣裳告辞,一步步踏入那金色的宫门。

注释

一宿:一夜住宿。
白云根:白云缭绕的山脚。
时经:时常经过。
采麝村:采集麝香的村庄。
数峰:几座山峰。
似蜀:像蜀地一样美丽。
当昼:在白天。
不闻猿:听不到猿猴叫。
马立:马儿站立。
溪沙浅:溪边的浅滩。
人争:人们争抢。
阁道喧:在栈道上喧闹。
明朝:明早。
弃襦:穿上简陋衣裳,这里指告别日常装扮。
罢:完毕,这里指告辞。
步步入金门:一步步走进那金色的宫门,比喻进入高贵之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者在清晨经过商山的景象和心情。"一宿白云根,时经采麝村",表明诗人在白云深处的山谷中过夜,然后又途经采麋之地。这两句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商山清幽的自然环境。

"数峰虽似蜀,当昼不闻猿",这里借用了“蜀”即巴蜀地区多山的特点,以此来形容商山连绵起伏的山势。同时,通过“当昼不闻猿”的细节,表现出白天时,即便是在群山环抱之中,也因为深邃而不会听到猿鸣的声音,这增添了一份静谧与孤寂。

"马立溪沙浅,人争阁道喧",这一句转向了旅途中的场景,诗人形容行走在商山的路上,溪水清澈而浅,马匹可以直接涉水而过。同时,“人争阁道喳”则描绘出人们为了攀登高处而争夺道路的情景,这里的人声鼎沸,形成了与之前静谧山林氛围的对比。

"明朝弃襦罢,步步入金门",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在清晨日出之后,脱下夜晚的衣物,开始向“金门”前进。这里的“金门”可能是指山中的一处重要关隘或者宫殿之类的地方,代表着旅程中的某种意义上的终点。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的细腻描写,展现了商山的壮丽与古老,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向往。

收录诗词(86)

王贞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 字:有道(875—958)
  • 号:灵溪
  • 籍贯: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
  • 生卒年:895

相关古诗词

庐山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

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

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泛镜湖□□

我泛镜湖日,未生千里莼。

时无贺宾客,谁识谪仙人。

吟对四时雪,忆游三岛春。

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真]韵

依韵和干公题庭中太湖石二首(其一)

山立秪盈寻,高奇药圃阴。

风涛打欲碎,岩穴蛰方深。

藓点晴偏绿,蛩藏晓竞吟。

岁寒终不变,堪比古人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

依韵和干公题庭中太湖石二首(其二)

徒劳水府寻,宛在玉堂阴。

兰圃安虽窄,盆池映转深。

山僧来尽爱,诗客见先吟。

若是买花者,年年不计心。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侵]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