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人写余真求赞(其二)

古松怪石,全体是我。若谓一如,莫教话堕。

形式: 押[哿]韵

鉴赏

这首诗以禅宗思想为底蕴,通过描绘古松与怪石的形象,隐喻了宇宙万物的本源与自我认知的深刻哲理。

“古松怪石,全体是我。” 开篇即以古松和怪石作为象征,古松代表了长久、坚韧的生命力,而怪石则以其独特的形态,暗示着自然界的多样性与不拘一格的美。这两者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暗示着宇宙间的一切都是相互关联、不可分割的。这里的“全体是我”,并非指个人的自我,而是强调了个体与整体、自我与宇宙之间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禅宗中“万法归一”的思想。

“若谓一如,莫教话堕。” 这句话进一步深化了前文的哲思。如果有人认为万物归于同一,那么就不要让这种理解陷入僵化的概念之中。禅宗强调的是超越语言、概念的直接体验,即“话堕”意味着陷入文字的束缚,失去了对事物本质的直观感知。因此,这句话鼓励人们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要警惕被语言和概念所局限,而应寻求更深层次的领悟和体验。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探讨了个体与宇宙、自我与整体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超越表面的言语和概念,达到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验。它不仅展现了禅宗哲学的精髓,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与宇宙的深刻洞察和独特思考。

收录诗词(80)

释慧方(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枯木岩前夜放华,铁牛依旧卧烟沙。

侬家鞭影重拈出,一念回心便到家。

形式: 偈颂 押[麻]韵

自像赞

个汉灰头土面,寻常不欲露现。

而今写出人前,大似虚空著箭。

怨怨,可惜人间三尺绢。

形式: 押[霰]韵

题佛鉴禅师语录后

流水高山不在弦,等闲成曲又成篇。

列珊瑚树枝枝好,撒水银珠颗颗圆。

挥落禅关无少滞,增添衲子几重冤。

拟于纸上明端的,争似当机自造玄。

形式: 七言律诗

咨叩有省呈黄龙清禅师偈

杳冥源底全机处,一片心花露印纹。

知是几生曾供养,时时微笑动香云。

形式: 偈颂 押[文]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