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其二)执胡琴者九人

捍拨紫槽金衬,双秀萼,两回鸾。

齐学汉宫妆样,竞蝉娟。

三十六弦蝉闹,小弦蜂作团。

听尽昭君幽怨,莫重弹。

形式: 词牌: 定西番

翻译

拨动紫色琴槽,镶有金色衬托,两朵花蕊似凤鸟回旋。
她们都模仿汉宫的妆容,争艳斗美。
三十六根弦上,仿若蝉鸣嘈杂,小弦如蜜蜂群舞。
倾听尽了王昭君的幽怨之情,不要再弹奏这悲伤的曲调。

注释

紫槽:紫色的琴槽,可能指乐器的一部分。
金衬:金色的装饰,可能指琴身或琴弦上的装饰。
双秀萼:两朵美丽的花蕊,可能比喻女子的手指或琴弦。
鸾:古代神话中的神鸟,这里形容女子的手指灵动。
汉宫妆样:汉代宫廷的妆容风格。
蝉娟: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如蝉翼般轻盈。
三十六弦:泛指古筝或其他有众多弦的乐器。
蝉闹:形容琴声嘈杂,如同蝉鸣。
蜂作团:比喻小弦密集,声音如蜜蜂群舞。
昭君幽怨:典故,指王昭君远嫁匈奴的哀怨故事。
莫重弹:不要再次弹奏,暗示对悲苦往事的感慨。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幕华丽的宫廷乐队场景。"捍拨紫槽金衬,双秀萼,两回鸾"中的“紫槽”指的是古代用来放置弦乐器的案几,“金衬”则是装饰用的金属边缘,"双秀萼"可能是指乐器上的装饰或乐手的手饰,而“两回鸾”则形容乐队中鸾鸟形状的乐器或装饰之美。这些词汇共同营造出一种金碧辉煌、奢华非凡的氛围。

"齐学汉宫妆样,竞蝉娟"一句中,“汉宫妆样”暗示了当时流行的妆容和装束风格,而“竞蝉娟”则形容乐队中的女子争相模仿这种高雅的风范,展现出一种文艺复兴般的繁荣景象。

"三十六弦蝉闹,小弦蜂作团"一句中,“三十六弦”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多弦乐器,而“蝉闹”形容声音细腻而连续,"小弦蜂作团"则是说这些乐声如同蜜蜂一般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和谐的音响群落。

最后,“听尽昭君幽怨,莫重弹”一句中,“昭君幽怨”可能指的是古代悲剧女性人物赵飞燕或其他类似故事中的女子,她们的命运被赋予了一种忧郁的情感,而“莫重弹”则是说在听过这些充满哀怨的乐曲之后,不必再次奏起,因为这样的音乐已经足够表达深沉的情绪。

整首诗通过对宫廷乐队场景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于繁华生活的观察和感受,同时也流露出了一种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收录诗词(191)

张先(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曾任安陆县的知县,因此人称“张安陆”。天圣八年进士,官至尚书都官郎中。晚年退居湖杭之间。曾与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游。善作慢词,与柳永齐名,造语工巧,曾因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

  • 字:子野
  • 籍贯:乌程(今浙江湖州吴兴)
  • 生卒年:990-1078

相关古诗词

定西番(其一)

秀眼谩生千媚,钗玉重,髻云低。

寂寂挹妆羞泪,怨分携。

鸳帐愿从今夜,梦长连晓鸡。

小逐画船风月,渡江西。

形式: 词牌: 定西番

定西番

年少登瀛词客,飘逸气,拂晴霓。

尽带江南春色、过长淮。

一曲艳歌留别,翠蝉摇宝钗。

此后吴姬难见、且徘徊。

形式: 词牌: 定西番

武陵春

每见韶娘梳鬓好,钗燕傍云飞。谁掬彤霞露染衣。

□玉透柔肌。梅花瘦雪梨花雨,心眼未芳菲。

看著娇妆听柳枝。人意觉春归。

形式: 词牌: 武陵春

武陵春

秋染青溪天外水,风棹采菱还。波上逢郎密意传。

语近隔丛莲。相看忘却归来路,遮日小荷圆。

菱蔓虽多不上船。心眼在郎边。

形式: 词牌: 武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