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舟大明湖

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

看山水底山更佳,一堆苍烟收不起。

山从阳丘西来青一弯,天公掷下半玉环。

大明湖上一杯酒,昨日绣江眉睫间。

晚凉一棹东城渡,水暗荷深若无路。

江妃不惜水芝香,狼藉秋风与秋露。

兰襟郁郁散芳泽,罗袜盈盈见微步。

晚晴一赋画不成,枉著风标誇白鹭。

我时骖鸾追散仙,但见金支翠蕤相后先。

眼花耳热不称意,高唱吴歌叩两舷。

唤取樊川摇醉笔,风流聊与付他年。

形式: 古风

翻译

长白山前的绣江水,荷花盛开三十里。
看那水底,山色更加秀美,一片苍茫的烟雾难以收拢。
青山从阳丘西边蜿蜒而来,像一条青玉环抛落在半空。
在大明湖上饮酒一杯,仿佛昨天的绣江景色还在眼前。
傍晚乘凉划船过东城渡口,水面幽暗荷叶深深,仿佛无路可走。
江妃也不吝惜水中的莲香,任凭秋风秋露将其零落。
兰花般的衣襟散发出浓郁的香气,轻盈的罗袜下显露出微微的脚步。
傍晚晴空下,美景无法入画,白鹭的风姿徒然被夸赞。
那时我驾驭着鸾鸟追寻散仙,只见金枝翠叶前后相随。
眼花耳热,心中不满足,高声唱起吴地的歌谣,敲击船舷。
呼唤樊川的才子,让他醉笔挥洒这风流之事,留待将来回味。

注释

绣江:形容江水清澈如丝。
荷花三十里:形容荷花盛开的壮观景象。
苍烟:指烟雾。
阳丘:古代地名,此处泛指山峰。
玉环:比喻青山的曲线。
大明湖:著名的湖泊,位于山东济南。
风标:风采、风度。
金支翠蕤:形容植物繁茂,此处代指美景。
吴歌:江南一带的民歌。
两舷:船的两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泛舟大明湖的场景,以长白山前的绣江水为背景,荷花盛开三十里,展现出夏日的生机与美丽。诗人乘船欣赏山水,感叹水底山色更为迷人,如一幅苍烟缭绕的画卷难以收拢。接着,他描述山峦如玉环般从阳丘西来,天空仿佛抛下了一半的美玉。

大明湖上,诗人举杯畅饮,回味昨日在绣江边的经历。夜晚乘凉,划船至东城渡口,水面幽暗,荷花深处,仿佛迷失路径。诗人赞美江妃(传说中的水神)不惜水芝香,任其在秋风秋露中凋零,增添了凄美的意境。

诗人感慨兰襟散发出的香气,罗袜轻盈,却只能在微步中略见其姿。晚晴景色虽美,却无法入画,只能徒然让白鹭的风姿显得更加出众。诗人想象自己驾驭仙鹤追寻散仙,却因眼前美景而忘却了追求,只能高歌吴歌,敲击船舷。

最后,诗人呼唤樊川(唐代诗人杜甫的别称)的醉笔,期待将这份风流韵事流传给未来。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晓发石门渡湍水道中

疏星澹秋明,阴霞绚朝映。

积雨成坐愁,晨光动幽兴。

石门归驭引,湍浦渔舠并。

旷荡万景新,归藏四山静。

平湖风漪绿,远岸秋沙净。

洋洋游鱼逝,汎汎轻鸥泳。

隐显乖夙心,感遇见真性。

倦游时自悼,违己将安竟。

忧端从中来,茫茫发孤咏。

形式: 古风

望云谣

涉江采芙蓉,芙蓉待秋风。

登山采兰苕,兰苕霜早彫。

美人亭亭在云霄,郁摇行歌不可招。

湘弦沈沈写幽怨,愁心历乱如曳茧。

金支翠蕤纷在眼,春草迢迢春波远。

形式: 古风

望归吟

塞云一抹平如截,塞草离离卧榆叶。

长城窟深战骨寒,万古牛羊饮冤血。

少年锦带佩吴钩,独骑匹马觅封侯。

去时只道从军乐,不道关山空白头。

北风吹沙杂飞雪,弓弦有声冻欲折。

寒衣昨夜洛阳来,肠断空闺捣秋月。

年年岁岁望还家,此日归期转未涯。

谁与南州问消息,几时重拜李轻车。

形式: 古风

游黄华山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