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归吟

塞云一抹平如截,塞草离离卧榆叶。

长城窟深战骨寒,万古牛羊饮冤血。

少年锦带佩吴钩,独骑匹马觅封侯。

去时只道从军乐,不道关山空白头。

北风吹沙杂飞雪,弓弦有声冻欲折。

寒衣昨夜洛阳来,肠断空闺捣秋月。

年年岁岁望还家,此日归期转未涯。

谁与南州问消息,几时重拜李轻车。

形式: 古风

翻译

边塞的云层像被截断一般平整,连绵的草丛中榆叶倒伏。
深深的长城洞穴里,寒风中战骨依然,万古以来牛羊饮着无辜者的鲜血。
年轻的战士身佩吴钩锦带,独自骑马追求封侯的功名。
出发时只觉得从军是乐事,却不知边关岁月已让他白了头。
北风夹杂着纷飞的雪花,弓弦因寒冷几乎要断裂。
昨晚从洛阳送来的寒衣,闺中女子捣衣声伴着秋月让人肝肠寸断。
每年每年盼望着回家,但归期遥遥无期。
谁能到南州打探消息,何时能再见到那轻车简从的李将军?

注释

塞云:边塞的云。
平如截:平整得像被截断。
塞草:边塞的草丛。
榆叶:榆树的叶子。
长城窟:长城下的洞穴。
冤血:无辜者的血。
锦带:华丽的腰带。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弯刀。
空闺:空荡的闺房。
捣秋月:在秋月下捣洗衣物。
南州:南方的州郡。
李轻车:可能指代某位姓李的将领,以其出行简约著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塞荒凉而悲壮的画面。首句“塞云一抹平如截,塞草离离卧榆叶”展现了边疆辽阔,云层低垂,草木稀疏的景象,如同被截断一般。接下来,“长城窟深战骨寒,万古牛羊饮冤血”暗含了战争的残酷,战死者的遗骨在寒冷中沉默,仿佛诉说着无尽的冤屈。

诗人以“少年锦带佩吴钩,独骑匹马觅封侯”刻画了一个年轻勇士的形象,他满怀豪情,渴望建功立业。然而,“去时只道从军乐,不道关山空白头”揭示了出征时的乐观与归来后的苍老,表达了对岁月无情的感慨。

“北风吹沙杂飞雪,弓弦有声冻欲折”进一步渲染了边塞的严寒和战斗的艰难,弓弦因冻得几乎断裂,显示出战士们在恶劣环境中坚守的决心。随后,“寒衣昨夜洛阳来,肠断空闺捣秋月”转向思妇的视角,她深夜收到丈夫的寒衣,却只能独自捣衣,思念之情令人肝肠寸断。

最后两句“年年岁岁望还家,此日归期转未涯”表达了思妇对丈夫无尽的期盼,而“谁与南州问消息,几时重拜李轻车”则流露出对远方亲人的牵挂和对能再次相见的渴望,以“李轻车”之典故寄托希望。

整体来看,元好问的《望归吟》通过边塞风光和人物命运的交织,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个人的无奈,以及家国之思的深深哀愁。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游黄华山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形式: 古风

湘夫人咏

木兰芙蓉满芳洲,白云飞来北渚游。

千秋万岁帝乡远,云来云去空悠悠。

秋风秋月沅江渡,波上寒烟引轻素。

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形式: 古风

缑山置酒

灵宫肃清晓,细柏含古春。

人言王子乔,鹤驭此上宾。

白云山苍苍,平田木欣欣。

登高览元化,浩荡融心神。

西望洛阳城,大路通平津。

行人细如蚁,扰扰争红尘。

蓬莱风涛深,鬓毛日夜新。

殷勤一杯酒,愧尔云间人。

形式: 古风

颍亭留别

故人重分携,临流驻归驾。

乾坤展清眺,万景若相借。

北风三日雪,太素秉元化。

九山郁峥嵘,了不受陵跨。

寒波淡淡起,白鸟悠悠下。

怀归人自急,物态本闲暇。

壶觞负吟啸,尘土足悲咤。

回首亭中人,平林淡如画。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