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石门渡湍水道中

疏星澹秋明,阴霞绚朝映。

积雨成坐愁,晨光动幽兴。

石门归驭引,湍浦渔舠并。

旷荡万景新,归藏四山静。

平湖风漪绿,远岸秋沙净。

洋洋游鱼逝,汎汎轻鸥泳。

隐显乖夙心,感遇见真性。

倦游时自悼,违己将安竟。

忧端从中来,茫茫发孤咏。

形式: 古风

翻译

稀疏的星星照亮了秋天的夜晚,朝霞斑斓地映照着早晨。
连绵的雨水堆积成了内心的愁绪,晨光却唤起了我深藏的雅兴。
驾车驶过石门,渔舟与我同在湍急的水边。
广袤的景色焕然一新,四周的山峦静谧无声。
平静的湖面泛起绿色涟漪,远方的河岸秋沙清晰可见。
悠游的鱼儿游去,轻盈的鸥鸟在水面飞翔。
这些景象与我内心期待的不符,让我感受到真实的自我。
疲倦的游子不禁哀伤,违背本心的路又该走向何方。
忧虑从内心涌出,我孤独地吟唱出心中的感慨。

注释

疏星:稀疏的星星。
秋明:秋天的明亮。
阴霞:朝霞。
绚朝映:斑斓地映照早晨。
积雨:连绵的雨水。
幽兴:深藏的雅兴。
石门:地名,可能指山水之间的一道门。
归驭:驾车返回。
渔舠:小渔船。
旷荡:广阔无垠。
万景:万千景色。
归藏:回归、收藏,这里指回归自然。
秋沙:秋天的沙滩。
洋洋:形容鱼儿游动的样子。
汎汎:形容轻盈地游动。
隐显:隐藏与显现。
违己:违背自己的意愿。
孤咏:独自吟唱。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清晨出行时的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感受。"疏星澹秋明,阴霞绚朝映",寥寥数笔勾勒出秋夜星空与朝霞的交融,透出淡淡的凄清与绚丽。"积雨成坐愁,晨光动幽兴",诗人因连日降雨而生愁绪,但晨光的到来又激发了他的隐逸之思。

"石门归驭引,湍浦渔舠并",石门山道上,车马徐行,渔舟在湍急的溪流中穿梭,画面生动展现了旅途中的宁静与忙碌。"旷荡万景新,归藏四山静",诗人感叹大自然的广阔与宁静,心境也随之开阔。

"平湖风漪绿,远岸秋沙净",湖面微风吹起绿色涟漪,远方的沙滩清晰可见,景色清新宜人。"洋洋游鱼逝,汎汎轻鸥泳",鱼儿悠然游弋,鸥鸟轻盈飞翔,更显自然的和谐。

"隐显乖夙心,感遇见真性",诗人感慨自己与世无争的心愿与现实的违逆,体验到了返璞归真的乐趣。"倦游时自悼,违己将安竟",疲于世俗的游走让诗人自我哀怜,思考如何坚守本心。

最后,"忧端从中来,茫茫发孤咏",诗人深陷忧虑,以孤独的吟唱表达内心的迷茫与困惑。整首诗情感丰富,寓情于景,展现出金末元初诗人元好问的细腻情感与对自然的深深热爱。

收录诗词(853)

元好问(金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望云谣

涉江采芙蓉,芙蓉待秋风。

登山采兰苕,兰苕霜早彫。

美人亭亭在云霄,郁摇行歌不可招。

湘弦沈沈写幽怨,愁心历乱如曳茧。

金支翠蕤纷在眼,春草迢迢春波远。

形式: 古风

望归吟

塞云一抹平如截,塞草离离卧榆叶。

长城窟深战骨寒,万古牛羊饮冤血。

少年锦带佩吴钩,独骑匹马觅封侯。

去时只道从军乐,不道关山空白头。

北风吹沙杂飞雪,弓弦有声冻欲折。

寒衣昨夜洛阳来,肠断空闺捣秋月。

年年岁岁望还家,此日归期转未涯。

谁与南州问消息,几时重拜李轻车。

形式: 古风

游黄华山

黄华水帘天下绝,我初闻之雪溪翁。

丹霞翠壁高欢宫,银河下濯青芙蓉。

昨朝一游亦偶尔,更觉摹写难为功。

是时气节已三月,山木赤立无春容。

湍声汹汹转绝壑,雪气凛凛随阴风。

悬流千丈忽当眼,芥蒂一洗平生胸。

雷公怒激散飞雹,日脚倒射垂长虹。

骊珠百斛供一泻,海藏翻倒愁龙公。

轻明圆转不相碍,变见融结谁为雄?

归来心魄为动荡,晓梦月落春山空。

手中仙人九节杖,每恨胜景不得穷。

携壶重来岩下宿,道人已约山樱红。

形式: 古风

湘夫人咏

木兰芙蓉满芳洲,白云飞来北渚游。

千秋万岁帝乡远,云来云去空悠悠。

秋风秋月沅江渡,波上寒烟引轻素。

九疑山高猿夜啼,竹枝无声堕残露。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