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诗体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形式: 古风 押[东]韵

翻译

我源自邹鲁之地,家族世代崇尚儒家风范。
继承古训写诗,恭敬聆听父训从未懈怠。
日夜勤奋自励,诗词书法皆有功底。
三十而立之年,感叹命运多舛。
慈母日渐衰老,喜怒哀乐深藏心底。
美味早餐难饱,晚餐常常空空如也。
向往孔子教诲,敬仰毛公之志。
感奋之下振作,怎能甘于困厄。
欲向知音诉说,名片并非为求庇护。
秦楚相隔遥远,何时能共飞天?

注释

邹鲁:古代两个文化繁荣之地,代指儒家文化发源地。
儒风:儒家的风气,重视教育和道德修养。
遗训:祖先留下的教导或传统。
趋庭:向父母请教,表示尊敬。
甘脆:美味的食物。
箪瓢:竹篮和瓢,形容生活简朴。
夫子:对孔子的尊称,泛指老师。
毛公:指毛遂,战国时人,以自荐成名。
固穷:坚守贫困,不改节操。
投刺:古人拜访他人时递送名帖。
秦楚:古代两个大国,此处代表远方或异地。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名为《书怀贻京邑同好》。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自己对于学问与诗歌的执着追求。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这两句表明诗人出身于重视儒家文化的家庭,从小接受传统教育的熏陶。"诗体袭遗训,趋庭沾末躬。"则指出了诗人的文学成就是承继了前辈的教诲,并且在家庭中也得到了鼓励和支持。

接着,"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描绘出诗人日夜不懈地自我加强,文学创作上也有所成就。然而,尽管如此,他却感慨"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表达了对自己三十岁时仍未能实现个人抱负的忧虑。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显示了诗人对于年迈父母的思念之情,是以儿女心切来表达对家庭的牵挂。而"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则是对生活中的不易和物质上的匮乏进行描写。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孔孟之道的向往和追寻,以及面对现实困境时内心的不甘平庸。

最后,"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则是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以及希望能够重逢的愿望。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个人成长、家庭牵挂、文学追求和现实困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复杂的情感世界和深沉的人生体验。

收录诗词(266)

孟浩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男,汉族,唐代诗人。本名不详(一说名浩),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著诗二百余首。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 字:浩然
  • 籍贯: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
  • 生卒年:689-740

相关古诗词

冬至后过吴张二子檀溪别业

卜筑因自然,檀溪不更穿。

园庐二友接,水竹数家连。

直与南山对,非关选地偏。

草堂时偃曝,兰枻日周旋。

外事情都远,中流性所便。

闲垂太公钓,兴发子猷船。

余亦幽栖者,经过窃慕焉。

梅花残腊月,柳色半春天。

鸟泊随阳雁,鱼藏缩项鳊。

停杯问山简,何似习池边。

形式: 排律 押[先]韵

卢明府九日岘山宴袁使君张郎中崔员外

宇宙谁开辟,江山此郁盘。

登临今古用,风俗岁时观。

地理荆州分,天涯楚塞宽。

百城今刺史,华省旧郎官。

共美重阳节,俱怀落帽欢。

酒邀彭泽载,琴辍武城弹。

献寿先浮菊,寻幽或藉兰。

烟虹铺藻翰,松竹挂衣冠。

叔子神如在,山公兴未阑。

传闻骑马醉,还向习池看。

形式: 排律 押[寒]韵

同王九题就师山房

晚憩支公室,故人逢右军。

轩窗避炎暑,翰墨动新文。

竹蔽檐前日,雨随阶下云。

周游清荫遍,吟卧夕阳曛。

江静棹歌歇,溪深樵语闻。

归途未忍去,携手恋清芬。

形式: 排律 押[文]韵

同张明府碧溪赠答

别业闻新制,同声和者多。

还看碧溪答,不羡绿珠歌。

自有阳台女,朝朝拾翠过。

绮筵铺锦绣,妆牖闭藤萝。

秩满休闲日,春馀景气和。

仙凫能作伴,罗袜共凌波。

曲岛寻花药,回潭折芰荷。

更怜斜日照,红粉艳青娥。

形式: 排律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