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翻译

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注释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探望。

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种难以排解的离愁与哀伤之情。"相见时难别亦难"一句,表达了难得的相见和难以忘怀的别离,感情上的一种矛盾和无奈。"东风无力百花残"则是借景抒情,春天本应万物复苏,但东风却无力,百花凋零,这里暗喻了诗人内心的萧索与无力感。

"春蚕到死丝方尽"与"蜡炬成灰泪始乾"两句,通过春蚕吐丝和蜡烛燃烧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对时间的珍惜以及泪水耗竭的痛苦。这些意象都极富有力度地展现了诗人的哀愁与无尽的悲伤。

"晓镜但愁云鬓改"一句,借用早晨梳妆时对着镜子看到头发蓬乱而感到忧愁的情景,暗示了内心世界的动荡和不安。"夜吟应觉月光寒"则是通过夜里朗声吟咏诗歌,却只能在清冷的月光下感受到孤独与凄凉。

最后两句"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借用传说中神鸟探望的情节,表达了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关怀和渴望。这里的“蓬山”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个地方,或是一个象征性的存在,而“青鸟”则承载着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与祝愿。

总体来说,这首无题诗通过精巧的情感铺陈和生动的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哀愁、孤独以及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情感。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无题

万里风波一叶舟,忆归初罢更夷犹。

碧江地没元相引,黄鹤沙边亦少留。

益德冤魂终报主,阿童高义镇横秋。

人生岂得长无谓,怀古思乡共白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无题

照梁初有情,出水旧知名。

裙衩芙蓉小,钗茸翡翠轻。

锦长书郑重,眉细恨分明。

莫近弹棋局,中心最不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无题二首(其一)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无题二首(其二)

幽人不倦赏,秋暑贵招邀。

竹碧转怅望,池清尤寂寥。

露花终裛湿,风蝶强娇饶。

此地如携手,兼君不自聊。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