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寿韩平原(其三)

畴昔张旃过相时,相人争睹汉官仪。

未能劖刻燕然石,不忍摩挲昼锦碑。

慷慨欲平千载恨,经营已叹十年迟。

要令阅古诗篇伟,好读车攻复古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从前张旃来访的时候,官员们都争相观看汉朝的礼仪。
他未能在燕然山刻下功绩,抚摸着昼锦碑感到遗憾。
他胸怀壮志想要消除千年的怨恨,但感叹十年的努力已经太晚。
他希望后人通过阅读古诗,能感受到他的伟大和对复古理想的追求。

注释

畴昔:从前。
张旃:人名,这里指代某个人。
相人:官员们。
汉官仪:汉朝的官方礼仪。
劖刻:雕刻。
燕然石:燕然山上的石刻,用来纪念战功。
摩挲:抚摸。
慷慨:情绪激昂,充满正气。
千载恨:长久以来的怨恨或不平。
经营:筹划,努力。
阅古诗篇:阅读古代诗歌。
伟:伟大。
车攻复古诗:指具有复古风格的诗歌。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刘过的作品,名为《代寿韩平原(其三)》。从内容来看,诗中表达了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怀念与追思,以及对于未能实现的抱憾。

"畴昔张旃过相时,相人争睹汉官仪":这里提到的“张旃”是西汉末年的人物,以美貌著称。诗人通过这句表达了对古代盛世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未能劖刻燕然石,不忍摩挲昼锦碑":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历史遗迹不忍破坏的复杂情感。燕然石和昼锦碑都是古代留下的文化遗产,诗人表达了一种敬畏之心。

"慷慨欲平千载恨,经营已叹十年迟":这两句流露出诗人的胸怀和抱负。他希望能够解决积累千年的憾事,但又感慨于自己的努力已经过去了十年却仍未能如愿。

"要令阅古诗篇伟,好读车攻复古诗":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承和发扬古代文化的愿望。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让后人阅读并感受到古诗的伟大之处,同时也在提倡重新审视和研究古典文学。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情怀,还透露出他对于个人使命和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同时,通过对古代文化的追忆与反思,诗人强调了传统文化价值的重要性。

收录诗词(449)

刘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

  • 字:改之
  • 号:龙洲道人
  • 籍贯: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
  • 生卒年:1154~1206

相关古诗词

代寿韩平原(其二)

际会风云振古难,十年袖手且旁观。

要令邻敌尊裴度,必向东山起谢安。

一品千龄灵寿杖,五公四世进贤冠。

功成裂地封留了,却趁赤松盟未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对雪效乐天

匣中雷吼一长剑,溪上月明多少舟。

无贼可平閒李愬,有人不访倦王猷。

银杯缟带从渠便,瑶树琼林得自由。

衣敝独嫌灰絮料,帘高想见月垂钩。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再游仪真呈张使君

江淮冠盖闹如林,求一己知何处寻。

风月欲谈嫌许事,山川不险似人心。

使君德量如天远,举子科名自陆沉。

秋气未悲先泪下,黄花虽好不曾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侵]韵

同许从道登琼翠阁

清潭石洞游俱遍,最后来寻此阁遨。

树木满林成芘荫,溪山围县恰周遭。

结交有味贫何害,薄酒虽村饮亦豪。

明日重阳吾未去,更于何处可登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豪]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