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永嘉赵惟善之北京司仓

赵司仓,初辞阙,一鞭远冒燕山雪。

燕山雪满河冰结,酸风刮面肌欲裂。

长安沽酒与君别,酒酣不觉双耳热。

呜呜作歌歌激烈,烦君为我同击节。

试看昭王台,黄金致英杰。

黄金散尽台已空,至今士气何曾歇。

幸并际昌期,沈沦尽超越。

班资正为贤才设,况君年壮才更哲。

鹏化南溟十万程,君今始上青云辙。

肯为儿女情,临岐动悽切。

丈夫要使心如铁,江南梅花为君折。

路长勿使音书绝,两地相思共明月。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由明代诗人王绂所作,名为《送永嘉赵惟善之北京司仓》。诗中描绘了赵司仓离京赴任的情景,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未来的期许。

首句“赵司仓,初辞阙,一鞭远冒燕山雪”,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勾勒出赵司仓离开京城,踏上长途跋涉的旅程,面对着燕山的皑皑白雪,勇敢前行的形象。这不仅展现了赵司仓的坚韧与决心,也暗示了他即将面临的挑战与艰辛。

接着,“燕山雪满河冰结,酸风刮面肌欲裂”两句,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进一步渲染了旅途的艰难与寒冷,同时也暗示了赵司仓将面临的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考验。

“长安沽酒与君别,酒酣不觉双耳热”描绘了离别时的场景,赵司仓与友人在长安饮酒话别,借酒消愁,不觉间脸颊微热,表达了深厚的情感与不舍之情。

“呜呜作歌歌激烈,烦君为我同击节”则展现了赵司仓在离别之际,以歌声表达内心的情感,邀请友人一同击节应和,共同纪念这段友情。

“试看昭王台,黄金致英杰。黄金散尽台已空,至今士气何曾歇”几句,借古喻今,以昭王台的历史故事,象征人才的涌现与消失,强调了人才的重要性以及士气的不灭。

“幸并际昌期,沈沦尽超越。班资正为贤才设,况君年壮才更哲”表达了对赵司仓的期许与祝福,希望他能抓住时代的机遇,超越自我,成为杰出的人才。

“鹏化南溟十万程,君今始上青云辙。肯为儿女情,临岐动悽切。丈夫要使心如铁,江南梅花为君折”几句,以大鹏展翅、飞向远方的比喻,鼓励赵司仓勇往直前,不为儿女私情所困,保持坚强的心志。同时,也表达了对江南梅花的期待,寓意着对赵司仓未来成就的期盼。

最后,“路长勿使音书绝,两地相思共明月”表达了对赵司仓的牵挂与思念,希望无论路途多么遥远,都能保持联系,共享月光下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669)

王绂(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画鱼

上池生绿冰初泮,暖逼小桃红欲半。

纤鳞犹得泳恩波,何异鲲鲸运溟瀚。

变化逢时底用媒,相忘蘋藻且徘徊。

为龙闻说劳行雨,秪恐禹门雷电催。

形式: 古风

送张知县邦达

我初长安识君面,四十才华正强健。

北海云鹏翅欲张,南山雾豹文初变。

自言来京已三载,足迹劳劳半邮传。

东浮浙水驾风涛,西上苍梧蹑云巘。

怀中无复茂才金,身上空馀慈母线。

别去无何忽相报,近得高闲适安便。

乃知优给有庠序,择师教育君膺选。

绛帐三间坐百人,青衿一字数千遍。

三略才过又六韬,终日吾伊不知倦。

吁嗟天意谅有在,有美如平岂贫贱。

今年诏下大搜贤,公论推君当鹗荐。

扶摇直上试天官,一策敷陈云锦绚。

赏音不独主司惊,啧啧旁观尽称善。

绿绶初垂何所之,独向炎方宰花县。

炎方近年无瘴疠,民物安然乐丰羡。

远徼尤宜宽政施,皇恩有待仁风扇。

此行所重民社寄,临别肯为儿女恋。

秦淮弱柳垂青青,折取长条共攀饯。

沙口帆移燕语留,花前酒续莺声劝。

明朝应度岭头云,千里相思一回眷。

迟子三年政绩成,还来此地重相见。

薏苡曾为马援珠,归囊肯带包公砚。

骥足应知难久淹,嘉声又达明光殿。

形式: 古风

题王将军梅雪轩

襄阳耆旧孟浩然,雪中骑驴耸吟肩。

西湖处士林逋仙,梅边引鹤乌帽偏。

二子寒酸无所托,遂与梅雪同清妍。

将军执锐常披坚,奇勋要使彝鼎镌。

虽蒙优擢入卫尉,可容梅雪相留连。

我知将军非泥此,朝市乃欲如林泉。

况今四海同一天,无劳万里横戈鋋。

雅歌投壶分内事,孰谓梅雪非我便。

种梅五六株,搆轩数十椽。

花时雪霁江月圆,香影满庭冰玉鲜。

时时退直得清暇,开轩命客烹肥膻。

从教曲奏谯楼角,任取寒生玉帐毡。

梅以供鼎实,雪以呈丰年。

上祝天子万万岁,岁岁阳春生意全。

乃知将军爱梅雪,寒酸之士正尔霄壤悬。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送深上人湛然游方

我生忆当年少时,清狂纵逸谁能羁。

杖头百钱一壶酒,布袜青鞋随所之。

不肯低头学干谒,每向名山访幽绝。

片帆晴度浙江涛,疋马寒冲蓟门雪。

黄河西来一带横,岷江东下连沧溟。

望中惟觉隘寰宇,物外尚欲登蓬瀛。

年来潦倒浑无用,疾气攻身常隐痛。

稍因休暇辄欲眠,并舍相呼懒行动。

矧并感荷君恩深,优容散逸居词林。

私怀固有寻山约,激切难忘恋阙心。

云水烟霞应宿好,静自寻思还自笑。

至今天姥与匡庐,清夜犹能梦中到。

深师乃是学佛人,与予似有三生因。

岭上孤云久为伴,天涯片月长随身。

清容磊落苍厓古,破衲斓斑杂缯补。

不惟潭底解降龙,才遇山深即驯虎。

初从云中登五台,淮流杯渡江云开。

少林长芦虽古刹,丛林须向京都来。

京都诸山遍游瞩,犹能过我蓬庵宿。

对榻听残上苑钟,论诗剪尽西窗烛。

相看身世总忘机,水自潺潺云自飞。

师利远寻居士室,大颠留却使君衣。

无心偶尔欣相遇,又复飘然拂衣去。

问师此去游何方,多半名山我游处。

大江南北浙东西,是处堪行路不迷。

试觅名山最奇处,石间多有我留题。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