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宗鲁筇竹杖

大夏资轻策,全溪赠所思。

静怜穿树远,滑想过苔迟。

鹤怨朝还望,僧闲暮有期。

风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翻译

大夏时节我轻装出行,满心期待将溪水赠予思念之人。
静静欣赏月光穿过树梢的遥远,小心翼翼地踏过青苔,生怕打扰。
白鹤哀怨,只因清晨的期待和傍晚的相约,僧人闲适,每日都有期盼。
这风流之事究竟为何,总是想要陪伴着清瘦而优雅的人。

注释

大夏:炎热的夏季。
资:凭借,使用。
轻策:轻便的马鞭或徒步。
全溪:整条溪水。
赠:赠送。
所思:心中的思念之人。
怜:怜爱,欣赏。
穿树远:月光穿过树梢。
苔迟:小心避开青苔。
鹤怨:鹤儿哀怨。
朝还望:清晨的期待。
僧闲:僧人闲暇。
暮有期:傍晚有约定。
风流:风雅之事,指情感或行为。
真底事:到底是什么事情。
傍:陪伴。
清羸:清瘦且体弱。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词人李商隠的作品,题为《赠宗鲁筇竹杖》。从艺术风格和语言特色来看,这首诗充分展现了作者在情感表达上的细腻与深刻,同时也体现了他那独特的意境和韵味。

“大夏资轻策,全溪赠所思。”这两句开篇便设定了一种淡远的情怀和环境氛围,“大夏”指的是盛夏时节,而“资轻策”则是说用竹杖作为行走的依靠。这里的“轻策”不仅是实用的描写,同时也隐含着诗人对于自然的亲近与喜爱。而“全溪赠所思”,则透露出诗人赋予物品的情感,通过赠送这根竹杖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念。

“静怜穿树远,滑想过苹迟。”这里“静怜”指的是安静而深沉的情感,“穿树远”则是说这种情感穿越了遥远的树木之中。接着“滑想”一词,表现出诗人心中的思绪如同流水般连绵不绝,而“过苹迟”则描写了这些思绪在经过杂草丛生之处时的迟缓与深沉。

“鹤怨朝还望,僧闲暮有期。”这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画面,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白鹤在清晨归来的怨恨,以及和尚在黄昏时分的约定,都透露出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超然与期待。

“风流真底事,常欲傍清羸。”这两句是诗人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总结,“风流”指的是高雅脱俗的气质,“真底事”则是说这种气质来自于深层次的真实感受。而“常欲傍清羸”,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纯净自然界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竹杖、树木、溪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感悟,构建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合一的情怀。这种情怀既体现了李商隐特有的抒情风格,也反映出他对于人生和宇宙的深刻理解。

收录诗词(604)

李商隐(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 字:义山
  • 号:玉溪(谿)生
  • 籍贯:优美动
  • 生卒年:约813年-约858年

相关古诗词

赠郑谠处士

浪迹江湖白发新,浮云一片是吾身。

寒归山观随棋局,暖入汀洲逐钓轮。

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

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赠柳

章台从掩映,郢路更参差。

见说风流极,来当婀娜时。

桥回行欲断,堤远意相随。

忍放花如雪,青楼扑酒旗。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赠赵协律晰

俱识孙公与谢公,二年歌哭处还同。

已叨邹马声华末,更共刘卢族望通。

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不堪岁暮相逢地,我欲西征君又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

初梦龙宫宝燄然,瑞霞明丽满晴天。

旋成醉倚蓬莱树,有个仙人拍我肩。

少顷远闻吹细管,闻声不见隔飞烟。

逡巡又过潇湘雨,雨打湘灵五十弦。

瞥见冯夷殊怅望,鲛绡休卖海为田。

亦逢毛女无憀极,龙伯擎将华岳莲。

恍惚无倪明又暗,低迷不已断还连。

觉来正是平阶雨,独背寒灯枕手眠。

形式: 排律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