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官

扶老趋严召,徐行及圣时。

端能几字正,敢恨十年迟。

肯著金根谬,宁辞乳媪讥。

向来忧畏断,不尽鹿门期。

形式: 五言律诗

翻译

扶持老人前往严肃的场所,慢慢行走直到圣明的时代。
确实能用寥寥数字纠正错误,怎会因十年之久而感到遗憾。
岂肯容忍错误的决策,宁愿承受乳母的批评。
一直以来的忧虑畏惧如今得以放下,不再受限于鹿门的期待。

注释

扶老:扶持老人。
趋:前往。
严召:严肃的场所。
徐行:慢慢行走。
圣时:圣明的时代。
端:确实。
能:能够。
几字正:寥寥数字纠正。
敢恨:怎会遗憾。
十年迟:十年之久。
肯著:岂肯容忍。
金根谬:错误的决策。
宁辞:宁愿承受。
乳媪讥:乳母的批评。
向来:一直以来。
忧畏:忧虑畏惧。
断:放下。
不尽:不再受限。
鹿门期:鹿门的期待。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除官》,表达了作者在被任命官职时的心态。首句“扶老趋严召”描绘了作者年迈却仍接受朝廷召唤的情景,显示出他对国家责任的敬重。接着,“徐行及圣时”暗示他虽然年纪大,但希望能在这个圣明的时代有所作为。

“端能几字正”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能力的自信,认为自己即使只有些许才能,也能为国效力,纠正时弊。“敢恨十年迟”则表明他并不因年纪大而后悔过去的时光,反而期待着未来的贡献。

“肯著金根谬”意指他不愿因自己的错误而误国事,显示出他的责任感。“宁辞乳媪讥”则表示他不惧怕别人的批评,哪怕是来自像乳母这样亲近的人,也愿意接受监督和建议。

最后两句“向来忧畏断,不尽鹿门期”表达了作者过去忧虑国事,但现在决心放下顾虑,投身仕途,不再局限于隐居生活的期望。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忠诚和自我期许的复杂情感。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晁无咎画山水扇

前身阮始平,今代王摩诘。

偃屈盖代气,万里入方尺。

朽老诗作妙,险绝天与力。

君不见杜陵老翁语,湘娥增悲真宰泣。

形式: 古风

寄子闵

烟昏晚寒风发屋,行者抽篷离者哭。

青衫白发两相鲜,积雪朝阳眩双目。

猛虎食子有分羹,洁鹭割股谋补肉。

妻孥不用哭穷途,前府故人风义笃。

形式: 古风

寄邓州杜侍郎

南阳老幼如云屯,连日城东候使君。

后者排前旁捷出,争先见面作慇勤。

六年重来已白发,一日再见回青春。

道傍过者怪相问,共言杜母真吾亲。

使君虽老心尚壮,文采风流诸谢上。

名家从昔杜陵人,盛德于今丈人行。

我昔卧病老彭城,画船鸣鼓千里行。

致书馈奠初未识,丁宁劳苦如平生。

人言此事今未有,古人中求还得否。

忘年屈势不虚辱,公自为德吾何取。

菊潭之水甘且洁,潭上秋花照山白。

请公酌此寿百年,奕奕长为此邦伯。

孰先一州后四方,重金叠盖登庙堂。

请从今日至云来,月三十斛输洛阳。

形式: 古风

寄外舅郭大夫二首(其二)

丈人鲁诸生,明刑如皋陶。

幸宽右顾忧,未惜一身遥。

西南万里行,可以断绳桥。

慎勿用惠文,神母仁如尧。

形式: 古风 押[萧]韵